2歲嬰兒的隱睪,采用腹腔切口進行手術治療。
通過腹股溝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尋找隱睪,將隱睪與周邊組織游動,將其充分的放空,游離出一定的距離,將隱睪和精索游離出來,將其放回原位,并將其固定在陰囊的皮膜上,將其固定在一起。術后要做好術后檢查有無紅腫、疼痛、滲血等癥狀,術后要進行加壓、紗布、術后應用抗生素等。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陰囊內沒有睪丸或僅有一側有睪丸就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一歲以內的小兒通過一些藥物的應用有可能使睪丸降入陰囊,到了二歲仍然不能下降入陰囊,則要考慮手術治療,資料顯示,在二歲以前手術對睪丸的生精功能無太大影響,超過四歲則會明顯影響,超過八歲則會嚴重影響,如果超過十二歲即使做了手術,睪丸的生精功能亦不能恢復。因此,隱睪下降固定術應在二歲以前進行。
隱睪手術的手術過程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一橫指處,作平行于腹股溝韌帶的皮膚切口,下止恥骨結節。仔細分離皮下組織,直至皮下環和腹外斜肌腱膜。解睪丸及精索切斷睪丸系帶,切開睪丸鞘膜,檢查睪丸、附睪及輸精管,切除多余的睪丸鞘膜,關閉腹膜鞘狀突如鞘膜與腹腔相通。擴大陰囊,建造睪丸囊腔,固定睪丸用中號絲線將睪丸下極白膜或系帶縫扎在建造的睪丸腔底部肉膜內面,關閉切口按層縫合切口。
隱睪是寶寶睪丸沒有正常下降到陰囊,主要原因如下:
睪丸下降是內分泌系統調節的,導致隱睪的原因主要是局部機械性因素,精索過短、腹膜系道腹股溝管狹窄或閉合早。連接陰囊底部的睪丸隱袋缺失,睪丸跟附近組織粘連形成黏連帶。由于陰囊發育不良,睪丸沒有沿著隱袋走進入岔道可能導致隱睪。一些人認為隱睪跟睪丸本身狀態有關,睪丸發育不足。認為一側睪丸下降沒有問題是很危險的。沒有下降的睪丸可能會癌變,已經下降的睪丸也會發育不健全,影響生育,建議及早檢查治療。
患側陰囊空虛、發育差,觸診陰囊內無睪丸,右側多于左側。單側者陰囊發育不對稱,雙側者可無明顯陰囊。患側陰囊扁平,雙側隱睪癥常伴有陰囊發育不全,陰囊內不能觸到睪丸,此為隱睪癥的癥狀中比較明顯的一個。隱睪可能有睪丸引帶、提睪肌附著異常或睪丸鞘膜的附著異常,易于發生睪丸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