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16型柯薩奇病毒和71型腸道病毒較為為常見。該病通常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可以通過糞口和呼吸道飛沫傳播。大多數發生于10歲以下兒童。潛伏期在3-7天左右,大部分患者會突然發病,發病初期有一半會出現中度或低熱,體溫在38℃左右,伴有乏力、噴嚏、咳嗽、流涕等感冒樣癥狀,還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需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嬰兒手足口病初期癥狀通常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
一般情況下,手足口病潛伏期通常為3-5天。在發病前,嬰兒可能出現的前驅癥狀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此外,嬰兒的口腔粘膜上可能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到綠豆大小的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期為斑丘疹,后變為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比水痘皮疹小,質地堅硬,皮疹消退后不會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淀,如果再發生感染,會加重皮膚的損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發展為有肺炎、腦膜炎等疾病的趨勢,應立刻到醫院治療。
手足口病癥狀較輕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潰瘍疼痛明顯。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
手足口病早期可能會有發熱,厭食,而且手部的皰疹或者潰瘍,如果孩子診斷為手足口病。也不要過于擔心,應該是一種普通的手足口病,在發病早期可以應用一些抗病毒藥物治療,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潔,不要用手撓抓。
兒童手足口病初期癥狀有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于舌、頰黏膜及硬腭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腭,牙齦、扁桃體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后轉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
手足口病初期癥狀其實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很相似,也和最常見的腹瀉相似,早期可能會有發熱,沒有精神,乏力,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嗓子疼等癥狀,還有一些孩子表現出的是消化道癥狀,比如食欲不振,比如惡心,嘔吐或腹瀉,總之都不很典型,在出現皮疹以前,可能都會誤以為是腹瀉或者是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