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寶寶夜間發熱,最好是遠離醫院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體溫在37.3~38.4℃的時候,可以熱水擦拭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額頭等部位,或者讓寶寶洗澡。體溫在38.5℃或更高的時候,可以給予兒童美林等抗熱的藥,同時要注意讓寶寶多飲水。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情況時,要及時給予患兒口服抗菌的藥物,同時還需口服消炎藥、止咳藥。
孩子發高燒用溫水擦浴的方法物理降溫。用低于患兒皮膚溫度的溫水進行擦浴,可很快將皮膚的溫度通過水分發散,擦浴時加用按摩的方式刺激血管被動擴張,可以促進體內熱量的散發。擦浴是要對腋窩、肘窩。
一般情況下,孩子發燒38度降溫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等,具體分析如下:
可以用退熱貼敷額頭,同時服用兒童柴桂解毒丸。39℃以上的患者可以服用布洛芬混懸液,也可以服用退燒藥。發燒時應該去正規的醫院檢查,檢查咽喉是否有紅色,是否屬于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發燒,要做血液檢查,檢查是否為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出現了細菌感染,可以服用一些抗菌藥物。如果是病毒感染,首先要做的是預防感冒,一般是用藥來進行治療,而對于其它的病毒,一般要在2-3日內進行觀察。
孩子發燒39℃可以通過使用退燒貼、溫毛巾擦拭、冷敷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
孩子發燒39℃,家長可以給孩子貼上退燒貼,有助于控制體溫;同時家長可以給孩子用溫毛巾擦拭身體,比如額頭、頸部、腋窩、四肢、腹股溝、手腳心等,有助于降溫;此外,孩子發燒39℃,家長也可以用冰袋敷在孩子額頭,通常能夠達到退熱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孩子發燒可以用冰袋降溫。具體分析如下:
正常人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下,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經常保持動態平衡,當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或體溫中樞的功能障礙時,使產熱過程增加,而散熱不能相應地隨之增加或散熱減少,被稱為發燒。如果孩子發燒,可以用冰袋降溫,冰袋降溫是一種臨床中比較常用的物理降溫的辦法,但是寒冷的冬季,不建議孩子用冰袋降溫。
通常情況下,寶寶發燒的時候,體溫低于38.5攝氏度,精神狀態和飲食都很好,可以用溫水毛巾溫柔的擦拭血液流通較多的地方。具體內容如下:
用熱水清洗,讓身體的體溫逐漸揮發,從而降低體溫。要密切注意,如果經過物理冷卻,沒有出現明顯的降低,也可能是繼續升高,導致孩子的情緒不穩定,需要口服退熱藥物,同時還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病情恢復期間患兒應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促進機體恢復。家長可為患兒安排過敏原篩查,查清患兒的致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