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在補充輔食的時候,會有一些食物不耐,比如拉肚子。如果出現食物不耐受,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繼續吃下去,再觀察三天。如果病情有所改善,請堅持到恢復正常,然后增加劑量或增加新的食品。若腹瀉持續惡化,應在數日內停止進食。若再出現同樣的狀況,應補充食物。此外,在補充食物的初期,如果是不合適的食物,比如添加了太多的輔食,或者是補充的太多,或者是喂養的時機不對,都會導致腹瀉。
寶寶加輔食后,拉肚子之后,就是因為輔食的原因,可以換一種輔食或者盡量減少添加輔食的量,要先從高鐵的米粉開始,要慢慢的添加。也可以給孩子使用益生菌調整一下孩子的腸道功能。
目前腹瀉的原因尚不是非常地明確。如果糞便的味道有點臭,考慮還是存在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去醫院查一下大便常規。如果沒有炎癥是可以口服止瀉,還有調理腸道菌群的藥物的。年齡段的小孩子一定要注意喂養。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加益生菌和助消化藥調理腸胃菌群改善消化,少量多餐喂養,喂孩子不可以吃得太飽。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寒著涼的。可以給孩子揉揉肚子。
若孩子腹瀉次數少,精神狀態佳,可以先觀察,并通過以下方式處理:
1、一頓暫停飲食,讓胃腸休息。
2、補充水分,喝淡茶水,加入少許鹽和糖,多喂服。
3、喝脫脂牛奶、粥及少量醬菜,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自行給孩子服用抗生素,避免病原體的檢出,不要隨意服用止瀉藥,阻止病原體和毒素排出。
有以下情況要去醫院就診。
1、每天大便次數超過7-8次。
2、大便量大且稀水或少量,有膿血或黏液。
3、發熱。
4、口渴、煩躁、哭鬧、唇干舌燥、囟門及眼部凹陷,皮膚提起放下后展平這些脫水的癥狀。
若孩子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即使大便次數少沒有發燒,也要及時就醫。
這是藥物的治療作用而不是副作用,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增加哺乳量就可以了。因為寶寶大小便增多,排泄的越多就需要補充的越多,這樣才能達到生理平衡,達到既治病又不傷身體的目的。
寶寶拉肚子,絕大部分與感染有關系,也有一部分是與消化不良有關。首先可以給寶寶化驗大便,看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腹瀉病總的治療原則就是對癥支持、預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