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心室顫動會有以下癥狀表現。具體分析如下:
心室顫動指心室完全失去收縮能力,呈不協調的亂顫狀態,主要有無力、胸悶、頭昏、暈厥心音及脈搏消失、肢體抽動、意識喪失、發紺、瞳孔散大、短暫抽搐、尿便失禁等癥狀表現。
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當給予合理的營養,少量多餐,控制鈉鹽,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通常情況下,心室顫動的表現是意識喪失、抽搐等。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心室顫動是指心室發生無序的激動,致使心室規律有序的激動和舒縮功能消失,其均為功能性的心臟停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室顫動患者常會出現意識喪失、抽搐等癥狀,患者如果出現以上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以免延誤治療而導致病情加重。者配合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休養,避免勞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心室顫動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具體分析如下:
一、總體治療
對引起心室顫動的可逆性原因和誘發因素進行矯正,包括低氧、電解質紊亂、機械因素和缺血性貧血等。
二、急救措施
1、心臟電除顫:在醫院出現心室顫動時,電擊復律是一種快速除顫的方法。利用除顫器將短期脈沖電流注入心臟,使其恢復正常的竇性心律,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2、心肺復蘇:對于有心室顫動的病人,醫生和身邊的人要盡量做適當的心肺復蘇,并對病人進行緊急處理。
通常情況下,心室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肺動脈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包炎等疾病都有可能會導致心室顫動,心室顫動的患者心室活動微弱而不規則,并且會嚴重的影響到心室的排血功能,會使心率和脈搏消失。
心室顫動患者配合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休養,避免勞累,注意保暖,可以首先選擇一些補充蛋白質的營養物質。
CPR對治療心室顫動比較大的作用。
CPR又稱心肺復蘇,如果出現了心房顫動,特別是在醫院以外出現過相似情況的病人,可以及時的進行心肺復蘇。如果發生了房顫,病人會有明顯的神志不清楚,如果沒有心跳,應該馬上進行心肺復蘇,同時要做胸部按壓,以確保呼吸的次數和深度。若能獲得除顫器,則必須對房顫病人實施除顫,因此CPR對病人的影響很大。
一旦發現有心房顫動,要馬上做CPR,如能馬上使用除顫儀,則要使用除顫儀,在除顫器還沒有做好的情況下,進行CPR。在進行了電除顫后,還要進行CPR、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CPR是搶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CPR和電復律治療能盡快進行,對心臟停止跳動的病人有較大的幫助。
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