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治療冠心病心律不齊的藥物,以比索洛爾、美托洛爾、普萘洛爾等β受體阻斷劑為主。具體分析如下:
通常來講,β受體阻斷劑針對于治療房性早搏、竇性心動過速有著較好的療效,除此之外,還可以預防心肌缺血,預防心臟形態改變,是心絞痛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級預防用藥。而參松養心膠囊以及穩心顆粒等類型的中成藥物,也可以對心律不齊以及冠心病的改善起輔助作用。
一般情況下,冠心病并發心律不齊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其臨床主要目的是矯正心肌缺血和控制心室率,而心肌缺血易引起或加重原心律失常,心率增快自身也易引起心肌缺血,因此對冠心病病人來說控制心室率是十分重要的,通常要求心率保持在60-70次/分較為適宜,并提示病人應定期復查24小時動態血壓和動態心電圖,如不并發嚴重心動過緩,可服用控制心率藥物,如美托洛爾、比索洛兒、阿替洛爾等任選其一。
但同時要注意避免使用降壓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利尿劑等,對心臟有影響。冠心病急救藥硝酸甘油及速效救心丸對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關鍵在于控制心室率,以控制血壓平穩,降低心肌缺血發生率。
冠心病通常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一般情況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律不齊應對癥用藥,具體內容如下:
如果患者確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藥物進行治療,以抗血小板凝聚,穩定冠脈斑塊。而對于心律失常,患者應明確病癥具體的類型,再遵醫囑選用相應的治療方案。如果患者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遵醫囑使用倍他受體阻滯劑;如果患者出現了缺血性心臟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情況,患者應遵醫囑使用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如胺碘酮。
一般來說,冠心病心律不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
冠心病心律不齊沒有顯著的心絞痛表現,表現為心悸或心悸,24h內心電圖檢查顯示有心肌缺血性變化并伴有心律失常,治療中要注意提高心室率,提高心臟的血液供應,降低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率,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患者平時保持合理的飲食,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多休息,不要勞累,保持環境安靜和室內空氣新鮮。
冠心病、心律不齊的治療要考慮患者的癥狀、心律失常的種類和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一般有控制發作時心律失常的方法,去除病因病灶,改善機制,預防復發等。非藥物治療包括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和充氣等反射性激動迷走神經,電復律、電除顫、心臟起搏器植入、消融等電學療法,以及電刺激迷走神經治療,如外科手術等。患者需要謹遵醫囑進行治療,不可擅自用藥進行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間。
冠心病人心率不齊的癥狀主要有心悸、心跳不規律、頭暈,胸悶,胸痛等情況。
心率不齊一般無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悸的現像,感覺自己心跳加快的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頭暈,胸悶,氣急多汗,四肢發冷,抽搐,暈厥等情況。
建議出現以上癥狀時,應及時進行就診治療。輕微的心律不齊可以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日常注意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飲食多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