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吸氧比較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具體分析如下:
心肌梗塞時,心肌細胞缺氧、乏氧,同時還會出現明顯的心動過速、心肌收縮力增加,會有需氧和供氧失衡,冠狀動脈也會出現缺血、狹窄、痙攣等情況。由于冠心病患者會出現氧分壓過低、二氧化碳分壓過高、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所以吸氧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肌梗塞的癥狀,但一般情況下,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采用低流量的吸氧,而不推薦使用大流量的氧,同時還要進行動脈血氣分析,通過血氣分析得出的結果來調整吸氧的濃度和吸氧量。
通常來說,心肌梗死需要做心電圖、心肌酶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紅蛋白、肌鈣蛋白等三項檢查。
如果有必要,還需要做冠狀動脈造影。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并伴有典型的心肌梗塞,例如心前區的持續疼痛、窒息、緊繃、瀕臨死亡、出汗等。心肌梗塞的診斷是正確的,應該在緊急情況下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并對心肌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肌大面積的缺血、缺氧造成的冠狀動脈堵塞。早期典型的臨床表現,心前區出現疼痛,范圍約手掌大小。疼痛持續時間超過半個小時以上,出現大汗淋漓,瀕死感。嚴重的會出現心源性休克而導致死亡。出現胸部疼痛,第一時間去醫院心內科就診,在專家的指導下,可以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化驗心肌酶,冠狀動脈造影及時明確診斷。
50%-81.2%患者在發病前數日有乏力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氣急,煩躁,心絞痛等前驅癥狀,其中以新發生心絞痛和原有心絞痛加重最為突出,心絞痛發作較以前頻繁,硝酸甘油療效差,應警惕心梗的可能。
心肌梗塞病人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急性缺血壞死,大多數是在冠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的急性缺血。患者需要少吃多餐,營養豐富,其中有心肌細胞營養贈送,保護保持心臟功能。另外還要注意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適合喝濃茶和咖啡,忌吃含脂肪較多的食品,限制熱量攝入,為心臟減負,以淡而易消化吸收之食品為主,多吃含纖維素高的食品預防便秘。
急性期心肌梗死是在心肌梗死后1~2周內出現心臟破裂、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室壁瘤等并發癥。所以心衰的急性期最危險,1-2周后心肌梗塞會逐漸穩定。在亞急性期和慢性心肌梗塞時,仍有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心肌梗死是由于長期的、嚴重的缺血所造成的心臟損害和壞死。心肌梗塞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危險的疾病。根據病程不同,心肌梗死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陳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