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驅期:很多病人出現心臟驟停之前會出現幾天或者幾周甚至幾個月前驅癥狀,表現為心絞痛發作,氣急或者心悸加劇,容易出現疲勞。
2.發病期:心絞痛發作時間較長或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發作,急性呼吸困難,突發心悸,持續性心動過速,或頭暈。
3.心臟驟停期,意識全失或伴短陣抽搐,呼吸間斷成嘆息樣,昏迷,瞳孔散大。
4.生物死亡期:發生室顫繼而至心室停搏或直接發生心室停搏時,機體各器官處于缺血缺氧狀態,最后導致死亡。
如果出現心臟性猝死的情況,必須馬上進行心肺復蘇,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判定是否有昏迷、有主動脈不再跳動的情況,并立刻進行心臟按壓,以100次/分鐘的速度進行心臟按壓,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一直到患者恢復了神智,瞳孔縮小,心跳恢復,呼吸恢復。同時要建立血管通路,保持血壓,采取適當的措施,保護心、腦、腎等器官。
心臟性猝死的治療方法有可能多種方法,具體分析如下:
生存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否成功取于前一步的影響。
3精糧,多吃的粗糧,長期精糧,可服維生素B1補。靜脈通路建立后,靜推腎上腺素,每次3-5分鐘進行。根據患者的病情,可以口服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心律失?梢钥诜嗫ㄒ、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如果是酸中毒。
心臟性猝死,一般都是以基礎心臟病為基礎,再加上相關的誘發因素而導致的。吸煙、飲酒、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用力排便等方面都是導致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
飲酒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加速血管的收縮,降低心臟的供血能力,同時酒精也會對心肌細胞產生毒性,二者共同作用,會加劇心肌缺血、缺氧的癥狀,最終導致猝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各種風險因素,以減少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
心臟本身的因素,最常見的是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面積的心肌梗死,會導致心臟在短時間內急劇的心臟缺血,而造成大面積心肌壞死,導致心臟收縮力的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全身的供血出現障礙,各個器官出現障礙,最后導致突然猝死。
心臟性猝死的原因就是心臟瞬間停止跳動引起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猝死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在6小時之內,目前公認的發病1小時內死亡者多為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冠心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性心絞痛,即急性冠脈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