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以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病情為持續胸痛。
可先有心絞痛癥狀,繼而逐漸有持續性胸痛。胸痛可發生在不同區域,胸前區,頸部或肩背部均可發生,部分可向下頜部放射。疼痛持續時間可長達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在疼痛期間,部分患者可有全身出汗,呼吸困難,氣促等癥狀,繼而有部分神志改變,重者呈休克狀態。患者如有部分胸痛連續得不到緩解,宜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心電圖的檢查,可及時發現有無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劇烈持續的胸痛、休息和含服藥物不能緩解,同時伴有胸骨后壓榨感及瀕死感,伴有煩躁不安、恐懼、出汗、心悸、胸悶。部分會出現強烈的胃腸道排空癥狀,頻繁的惡心、嘔吐、上腹脹痛、便意。
急性心肌梗死有胸悶、氣促等癥狀。
1、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疲乏等先兆,隨后出現急性胸痛,并且比心絞痛更劇烈,持續時間更久;有時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胸悶的征象,從而延遲了臨床的診斷。在糖尿病和老年人中比較常見;部分病人的病情較重,可能會表現為氣促、休克、心律不齊等,并且還可向上腹部放射,有上腹部的疼痛癥狀。
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大部分表現為心前區劇烈疼痛,不能忍受,并向左肩、左上肢、咽喉部放射,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小時,經休息不能緩解,病人常有胸悶、憋氣、心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有瀕死之感覺。少部分病人表現為上腹脹痛、惡心、嘔吐等表現,易誤診為急性腸胃炎,另一少部分病人表現為下頜或頸部痛。
通常來說,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前有先兆癥狀。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先兆是如心前區不適,胸悶,氣促,乏力,或原有的冠狀動脈粥樣化性心臟病的癥狀,如疼痛持續時間延長、疼痛程度加重、藥物治療等。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后會出現持續性的心前區或胸骨后疼痛,以左肩或左上臂內側為主,最長可達左手小指,并伴有大汗、瀕死、恐懼等癥狀。
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約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在起病前一到兩天,或者一到兩周有前驅癥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發作時間延長或對硝酸甘油效果變差或者既往無心絞痛著突然出現長時間心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