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可通過藥物治療、日常調理的方式進行處理。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建議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抑制胃酸的藥物,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如果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要配合四聯療法改善癥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戒煙戒酒,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及油炸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細嚼慢咽,保持心態平和,適當運動,比如慢跑、游泳等。
一般來說,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都與胃酸分泌過多、進食刺激性食物比如喝酒,同時還可能會伴隨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首先要確定是不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一旦出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就需要四聯療法來徹底治愈,常見藥物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膠體果膠鉍、奧美拉唑等。徹底治愈后可以口服一些抑制胃酸、促進潰瘍恢復的藥物,常用的藥物有艾普拉唑、康復新液、磷酸鋁凝膠等。
需要注意得是,患者應該在醫生得指導下使用藥物,以免出現不良癥狀。
一般情況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以PPI、膠體鉍、H2受體拮抗劑和凝膠鉍片為主。PPI的治療周期為4-6個星期,膠體鉍6-8個星期,H2受體拮抗劑6-8個星期,配合康復新液進行粘膜的恢復。同時,C13和C14的呼氣實驗也要做好檢查,以確定是不是因為幽門螺旋體感染導致的消化性潰瘍。HP感染需要進行10-14天的正規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在消化科醫師的建議下進行。術后還要做好C13或C14的檢查,檢查胃粘膜有沒有完全愈合,HP有沒有完全清除,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通過發病機制和部位進行鑒別,具體如下:
胃潰瘍是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下,形成局部炎性缺損,以“餐后痛”為主要特征。十二指腸潰瘍是十二指腸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下形成局部炎性缺損,通常表現為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有時也會有癥狀不典型的情況,則需要通過胃鏡檢查來進行區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保證營養均衡,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
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觀察癥狀來分辨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胃潰瘍是指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下,消化自身黏膜所形成局部炎性缺損,可能會出現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異常、出血等癥狀,而十二指腸潰瘍是指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下,消化自身黏膜,形成局部炎性缺損,主要癥狀為腹痛,因此患者可以通過觀察癥狀來分辨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有以下幾點區別:
1、發病部位:十二指腸潰瘍多位于上腹正中或者是偏右。而胃潰瘍的疼痛多位于劍突下正中或者是偏左,高位的胃潰瘍疼痛可能會出現在左上腹或者胸骨后。
2、疼痛時間,胃潰瘍多發生于飯后,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是空腹疼痛和夜間痛;
建議患者出現相應癥狀后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后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