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畸形手術后護理至關重要。具體如下:
1.護理中應注意血壓應比術前降低10mmHg;
2.術后應注意觀察血壓,呼吸,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改變;
3.腦血管畸形手術后,在24-48小時內,為較重要時期,必須格外注意病人每項身體指標,同時也有避免對病人產生刺激作用,勿使減輕病人過于興奮,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
一般情況下,腦血管畸形術后分為外科治療和介入治療。根據病人的不同需要進行復查。
如果是手術后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復發性腫瘤的可能性為0;局部或局部栓塞的病人,在手術后3個月、9個月和2年都要進行一次隨訪。對于術后的復診,沒有特別的要求,患者應多與主治醫生溝通,依據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免延誤病情的診治。
需術后3個月后復查1次,復發幾率幾乎為0,部分切除或者部分栓塞,術后3個月、9個月、2年均需復查。手術復查時間并非嚴格規定。腦血管畸形手術主要包括手術切除和介入栓塞兩種。
腦血管畸形術后頭痛嘔吐的原因有局部麻醉沒有完全消除、大腦血液循環變化、腦部腫脹等。
腦血管畸形術后頭痛嘔吐腦血管疾病手術很多,顱腦畸形手術后出現的頭疼、嘔吐主要與局部麻醉沒有完全消除和局部顱內壓力升高有關;介入治療后,患者的大腦血液循環再次發生變化,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
此外,由于使用伽瑪刀造成的腦部腫脹,造成顱內壓力升高,也可以引發頭痛、嘔吐等癥狀。
腦血管畸形手術后遺癥與病人血管畸形發生的位置,深淺及術前狀態和出血量關系極大。術前分級越高相對預后越差。普通血管瘤的處理還依賴于病人的各種情況,血管畸形位置,出血量及手術前的神志等。
1.病情嚴重如術前分數不佳者,在去除血管畸形后,有的可逐漸改善,有的則可狀態較差。
2.手術后遺癥較重者,可有植物神經生存甚至死亡現象,手術后理想者會漸漸清醒過來。
3.出血部位處于功能區者,可有某些功能障礙,如位于中央前回可引起偏癱,肢體癱瘓等,位于中央后回可引起感覺障礙等,位于語言中樞可有相應語言功能障礙。
小孩腦血管畸形術后發熱是否正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由于兒童腦血管畸形的外科手術是要給顱骨、頭皮、硬膜等部位解剖,病人會出現一定的吸收熱量,體溫一般在38.5攝氏度以下,這是正常的表現。如果在開顱外科中出現了顱內炎癥,發燒就是異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在進行血管內栓塞的時候,由于要給血管內注射新的栓子,所以會有一定的熱量。如果出現異常的血管,會對體溫的中樞造成一定的影響,需要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