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腳氣可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
如果病人的身體抵抗力不強,那么真菌會感染到腳上,就會出現腳氣,表現為瘙癢、起皰、皮膚干燥皺裂等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通過進一步檢查明確病情后,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治療期間,要勤洗腳,勤換鞋襪,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休息。
建議可以適當的穿透氣的鞋子,勤換洗襪子,局部可以堅持涂抹特比萘芬凝膠一段時間看看。這樣用藥加上日常生活方面特別注意好,可以很快的就見到恢復了的。在腳底部位明顯的出現水泡,而且伴有瘙癢的話,這個是水皰鱗屑型足癬了的。多是跟局部經常的潮濕不透氣,然后滋生真菌導致的。
腳氣和濕疹都是發生在足部的病癥,二者在臨床上有相似之處。腳氣和濕疹都會出現足部紅斑、水泡、鱗屑、瘙癢等癥狀,有的還會伴隨著潰爛。一般情況下,腳氣主要是腳趾縫為重,但是不一定會影響到腳趾,而濕疹整個腳面腳踝處都可以發生,濕疹的滲出比較多。腳癬和濕疹的臨床表現非常類似,也可能是并發的,例如腳氣是由慢性濕疹引起的,需要及時到醫院的皮膚科進行檢查。
一般來說,輕微腳氣的癥狀有水泡、發癢等等。
1、出現水泡。在皮膚的深處,有一個很小的水泡,它是一種透明的東西。
2、發癢。水泡部位會有瘙癢的感覺。
3、水泡破裂后會發生皮膚脫落。大多數的足癬是由于腳上的皮膚脫落而引起的。
輕度腳癬可以用藥液浸泡腳,外敷外敷,大多數都能痊愈。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和別人共用洗澡用品、鞋襪,要穿寬松透氣的鞋子,同時要保持足部的干凈、干燥。
腳氣感染的癥狀有很多,具體分析如下:
1、角化過度:以無水皰和膿皰為特點,以角化過度、粗糙、無汗為主。寒冬可見龜裂,即使在夏天也無法復原。皮損多見于足跟、足趾及足旁,通常呈對稱分布。
2.丘疹鱗屑型:足跖有明顯的小片狀脫屑,并可出現紅斑、丘疹,并伴有瘙癢。
3.水皰型:小水泡或分散,伴有瘙癢,水皰部位較深,皰壁不易穿透,幾天后會吸收脫屑,損害會向四面八方擴散,有時會合并形成大水皰,皰液呈黃白色,同時還會出現黃色膿皰。全年發病,以夏季最為常見。
4.趾間糜爛:腳趾間潮濕發白,有時伴有多汗。在去除白色皮膚后,可以看到紅色的潰爛基部,并且在細菌感染時會產生惡臭。
5.體癬型:足癬、體癬合并,累及足趾、足背,以足背體癬為主,多見于腳背,以鱗屑、水皰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