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發育不良根據發現時機確定是否支具糾正。在早期發現的時候,改變體位就可以治療。到了半歲左右,發現這個發育不良,在這個時期可以佩戴一個特殊的支具,做一些位置的糾正。對于超過一歲的病人,就要積極的給予糾正,可以做一個小手術,內收肌切斷、髂肌切斷,然后擺正一個特殊的體位,然后在這個體位當中繼續發育。到兩歲以上,就只有手術這一種方式了。
支具是為了促進髖關節發育,不是影響寶寶身體發育,平時還應該做做髖關節外展,大概兩個月到半年就可以好了,拿掉支具,孩子會保持蛙式位,需要幫助孩子慢慢活動,逐漸恢復。
患者需要戴的,雖然這樣會有不方便。但是采取最保守治療的措施,方便寶寶的髖關節保持正常,如果髖關節不正常,走路只會加重其病理變化。一般三個月檢查一次,估計佩戴至少半年。關于行走方面,首先要把疾病治好。
半年以上,結合恢復情況,還可以延長到一年的時間。因為支具需要變化,3個月以后不適合,還要更換,要調整石膏位置,重新再打石膏,再固定,或者后來可以換成不影響行走的石膏固定。
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早期表現為下肢畸形及異常,比如兩條腿不一樣長,然后在嬰兒時期這個臀紋不對稱,然后剛開始學會走路的時候,走路的步態不一樣,有跛行。如果到了后期,它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軟骨的一個異常的磨損。
小孩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主要與先天、遺傳、內分泌有關,總之,小孩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有很多。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家里有髖關節病史,小孩在6個月到6個月的時候要進行B超,6個月之后要進行X線檢查,然后再去醫院檢查。如果小孩患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可以讓髖部在正常的輕度髖關節屈曲位下外展,以維持雙下肢的高度,3-4個月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