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像痛經卻不是痛經,這種情況下患者應當進行B超檢查,明確身體中盆腔內器官是否出現了器質性病變,如卵巢囊腫、卵巢黃體破裂等;如果患者檢查未發現異常,一般可以通過服藥的方式幫助調理月經;同時患者患有婦科盆腔炎是可能也會引起肚子像痛經卻不是痛經的癥狀;如果患者肚子像痛經卻不是痛經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右側下腹部疼痛,可能是闌尾炎引起的,此時可以到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患者平時需要注意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必要時可以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病因,治療期間患者也不能進行性生活。
剖宮產后出現痛經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術后疤痕與周圍的組織器官粘連,造成了子宮的位置變化,宮腔中的經血無法排出,無法通達,從而引起腹部疼痛。
還有就是在做手術的時候,將子宮內膜從宮腔之外的地方弄出來,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比如轉移到子宮肌層,導致子宮腺肌病,或者是轉移到卵巢,導致卵巢巧克力囊腫。女性痛經比較嚴重,第一次來例假會比上一次來的時候更嚴重。
以前不痛經現在痛經可能是繼發性痛經導致的。
繼發性的痛經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產、慢性子宮內膜炎等多種原因有關,以上這些誘因都會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從而引起腺肌癥的發病。如果在月經期同房,或者行剖腹產手術,就可能會導致內膜異位到卵巢上,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腫。由于囊腫周期性的萎縮壞死,因此就會引起繼發性痛經。
一般來說,痛經后會出現想吐的癥狀,這是因為痛經的人,經血中的前列腺素水平要比沒有痛經的人高。
前列腺素會使子宮收縮過度,從而導致宮腔內的壓力升高,從而造成子宮缺血,從而出現劇烈的疼痛。另外,由于前列腺素會進入血液循環,引起胃腸道、泌尿道、血管等部位的平滑肌收縮,出現惡心、嘔吐、潮紅、暈厥等癥狀。因此,痛經者常會出現臉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頭痛等一系列癥狀,平時要多喝溫開水、紅糖水,平時要多注意休息。
女性在痛經時,會有排便的欲望,這是因為盆腔充血,導致子宮后傾后彎,會刺激到直腸,引起排便。也有可能是由于盆腔炎癥引起的,女性在來例假的時候盆腔充血會加劇,會有排便的感覺。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也可以口服益母草顆粒。如果出現肛門墜脹的情況,建議到醫院做一下檢查,看看是不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的痛經。如果是子宮內膜異位,可以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藥,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等鎮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