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從癥狀看,癥狀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下肢不等長、跛行步態、鴨步等臨床表現。分開大腿很困難。髖關節有時會聽到彈響聲。給孩子把尿或者活動下肢的時候經常感到有咯噔一下。
判斷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般寶寶小于4個月建議采用超聲診斷,因為此時寶寶的股骨頭完全由軟骨組成,未形成骨化中心。大于4個月齡建議采用X線平片檢查,如果檢查出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脫位,越早發現、早治療,恢復的就越好。
一般來說,女性寶寶的髖關節發育不良,說明髖臼的生長不良導致了其兼容性較弱,從而導致髖關節脫位,導致股骨頭不在髖臼中。如不及時的進行手術,可能會導致成年髖關節的畸形,從而導致髖關節的機能喪失。髖關節的畸形需要盡快的進行復位,在復位之后要進行髖關節的石膏或支架的外固定,要進行蛙式的固定,并定時做x光片。
此外,盡量保證寶寶少食多餐,有助于改善癥狀。
一般情況下,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明確病因后對癥處理。
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出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還有臀位出生、超過預產期等孩子,發病率可能會更高一些。一旦確診以后,治療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因為一周歲以內是髖關節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在一周歲以內發現了髖關節發育不良,通過支具進行治療,治療時間大約在3到6個月。但是如果效果不好或是發現時間較晚,需要進行手術或者是進行石膏外固定。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有治愈的可能性的。對于不滿6個月的寶寶,如果能夠及時發現該疾病,并且加以正確的治療,治愈的概率有90%,或者在整個關節沒有退變的時候,也就是沒有磨損的時候發現,也有治愈的可能,但如果關節磨損后再進行治療,可能會治療不徹底。總之,年齡越小,治療越早,治愈方法越簡單,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秉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髖關節發育不良主要是先天性的疾病,在發育的過程中,髖臼沒有經過正常的發育。如果髖臼的蓋不能正常發育成比較完整的髖臼,大半露在外面,醫學上俗稱髖臼發育不良。髖臼發育不良是比較常見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