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可導致發熱,手足,臀部,口腔皰疹的發生,可以導致反復發燒的發生,平時注意孩子保暖,注意口腔衛生,定時檢查體溫情況,體溫升高超過38.5度可口服一些藥物使體溫恢復正常,同時可口服抗病毒性藥物來緩解癥狀。
兒童手足口病一般是由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以手足、口腔、局限性皮膚粘膜皮疹、皰疹為臨床特征。手足口病雖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由于易感人群是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抵抗力尚弱,所以患病的兒童病情變化較快、較復雜,反復發燒也屬正常現象。
手足口病患者并不會出現反復發燒,它的發燒出現在手足皮疹出現之前,可以應用退燒藥物降至正常。但是對于手足口病重癥的患者,發燒很可能比較重一些,比如出現一直發燒,用退燒藥物退不下來或者退下來之后,隨即又上升到原來的溫度并持續下去。
體溫超過三十八度五以上可以用退熱藥,兩次退熱藥之間至少間隔四個小時,中間可以結合物理降溫,效果能更好一些。如果體溫在三十八度五以下的時候,可以多飲水、溫水擦浴大血管的地方、貼退熱貼等,都有助于退熱。大部分手足口病的發熱可以持續三到五天,經過三到五天的發熱期之后,在后期體溫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孩子反復發燒不能確定一定是手足口病,可以去醫院化驗一下血常規和支原體,發熱應該使用退熱的藥物進行治療。因為手足口病屬于病毒感染,應該使用抗病毒的藥物進行治療,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受涼造成加重。
考慮到手足口病的癥狀,應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同時,應使用溫水擦拭和口服退熱藥物進行降溫。應密切觀察病癥的變化,預防并發癥,如腦炎、心肌炎、肺炎等。如遇咳嗽,應使用口服鎮咳祛痰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不要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