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治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和營養失衡。酌情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劑等營養物質。黏膜保護劑雙八面體蒙脫石、硫糖鋁等。微生態制劑如雙歧桿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止瀉劑選用相應止瀉劑。
寶寶有腹瀉的情況,首先家長需明確具體原因,再通過飲食以及藥物來對癥調理。
寶寶的胃腸功能以及免疫功能較差,不能夠完全吸收和消化所攝入的食物,并且還可能會因為受涼感冒等原因引起腹瀉的癥狀。想要改善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在飲食上多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可以給寶寶吃一些軟爛的面條、小米粥、山藥羹等,不僅能緩解腹瀉的癥狀,還能夠補充所流失的營養。若通過飲食調理后效果不佳,則建議給寶寶服用藥物來治療,如丁桂兒臍貼等,其中丁桂兒臍貼是一種外用中藥貼劑,不經口服,不會造成腸胃和肝腎負擔,適用于因傷寒所致的腹瀉、腹脹等問題,藥物可抑制腸蠕動,發揮健脾溫中、散寒止瀉的功效,對于受涼或是病毒性腹瀉效果較優。
如果屬于虛寒性的,脾胃比較虛弱的,平時就比較消瘦的孩子,辦法就是把米炒黃了放在鍋里,然后做成米粥,讓孩子喝米粥,有養脾胃的作用,而對于養脾止瀉有很大的作用。
出現的腹瀉及嘔吐首先不能排除是腸胃炎的癥狀引起的,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很有可能與媽媽有關系的,如果媽媽期間生病,吃了藥或者吃了辛辣等食物也會引起寶寶出現腹瀉,嘔吐等表現的,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先做個大便常規檢查看看。
兒童秋季腹瀉的處理方法如下:
1、對因處理:秋季腹瀉主要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所以對因治療并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需要給孩子使用抗病毒藥或者抗生素,這些藥物對縮短孩子的病情沒有任何幫助,只需要等待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就可以了,大部分孩子秋季腹瀉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在1-2周左右;
2、對癥治療:秋季腹瀉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瀉次數多,量大,每次大便的水分多,秋季腹瀉的孩子容易出現脫水的癥狀,可以給孩子服用蒙脫石散、益生菌、鋅制劑等,幫助孩子調整大便性狀,減少腹瀉和水分的丟失。另外還要保證孩子的攝入量,避免脫水。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脫水的癥狀,比如精神反應差、少尿、無尿、哭時沒有眼淚、前突凹陷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脫水對孩子的影響要比腹瀉嚴重,因此應積極預防脫水,出現脫水時應及時治療。
小兒腹鳴腹瀉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處理。
兒童如果有腹鳴、腹瀉等情況,可以及時調整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對癥治療,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防止使用抗生素。感染性痢疾要做好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密切觀察入量及出量、排泄、大便、嘔吐等情況,要做到及時、準確的記錄。要注意靜脈補液的速度、臀部的護理、預防尿布疹、髖部感染、定時給寶寶飲水、口服補液鹽等。兒童出現腹瀉、脫水,除了嚴重嘔吐暫時禁食4-6個小時以外,其余時間都要繼續進食,但是要注意控制飲食,比如哺乳期間繼續哺乳、暫停輔食等。人工喂養的孩子,可以喂適量的米湯、淡奶、其他代乳品,當腹瀉的次數減少時,可以吃一些半流質的菜粥、面條等,要少吃多餐,隨著病情的穩定和改善,逐漸恢復到正常的飲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