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都是拉肚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感染型的,一種是非傳染性的。對于感染性腹瀉,首先要明確感染的菌,要根據病原體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防止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
如果是非感染性的痢疾,建議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口服蒙脫石散等腸粘膜保護劑,也可以選擇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比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膠囊等。同時要注意多喝水,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補液,同時還要注意補充氯化鉀等。
寶寶拉肚子要及時送醫院檢查診斷,注意脫水或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的現象。還應該注意一下嬰幼兒的大便性狀,顏色,次數等是否有改變,一般嬰幼兒每天大便次數不超過5次,大多是正常的,這可能與嬰幼兒胃腸道系統功能不完善有關。
可以進行一些藥物治療。平時可以多給孩子口服一些補充腸道益生菌,常用的有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雙歧桿菌等。如果比較嚴重的腹瀉,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后一直拉肚子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生活護理等方法來改善。
1.藥物治療:如果寶寶發燒后一直拉肚子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腹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阿莫西林、頭孢三代類的抗生素,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布拉氏酵母、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等藥物進行治療。
2.生活護理:家長需要加強日常飲食的管理,節食多餐,避免食用高脂肪、刺激性食物;另外還要避免被子蓋得是否有過熱,被子是否蓋的過厚,又或者是衣服穿得過多。
寶寶一直拉肚子吃藥也沒用還要調整飲食。
如果寶寶有較長時間的腹瀉,使用任何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這時需要從飲食結構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如果母乳喂養的寶寶,包括分析媽媽的飲食結構。尤其需要警惕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的問題。這些情況需要結合多次的便常規監測結果,以及結合寶寶可能伴隨的其他癥狀綜合分析。例如,便常規檢查中可見紅細胞和潛血陽性,或者寶寶平時容易出現濕疹、或者鼻塞、流清鼻涕、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時,高度警惕過敏性腸炎存在。
首先要確定腹瀉的病因,如果是口服膽堿能類藥物導致的腹瀉,可以暫時停止服用,具體如下。
1.飲食調節,進食軟食流食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發面的主食、清淡的燉菜等,不要進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2.西藥治療,一般用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比如美常安、培菲康等,如果腹瀉嚴重,可以吃止瀉藥,比如思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