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體溫在38.5℃之內,可以給寶寶做物理降溫如果局部有紅、腫、熱、痛癥狀,可以適當地用點消炎藥,或者消毒類藥物進行消毒,如果體溫超過了38.5℃,可以給寶寶口服退燒藥物或者肌肉注射退燒針。射疫苗以后出現發燒的癥狀,應該是注射疫苗的反應。多數是低熱而且2天到3天就可以恢復正常。
注射乙肝疫苗后如果出現發熱癥狀,一般以低熱為主,可以通過物理降溫,多喝水,觀察體溫變化,一般1-2天后體溫會逐漸下降。
如果出現高熱,或者出現惡心、嘔吐、精神差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目前大多數注射疫苗都不會有任何不適癥狀,只有少部分疫苗會出現相關的不良反應,不過大多數情況都比較輕微,不需要特別處理。
一般情況下,嬰兒打完乙肝疫苗后發燒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治療:
嬰兒打完乙肝疫苗后發燒,首先是體溫不高于38.5℃可以進行物理降溫。用冰或者冰毛巾在頭上進行降溫,可以按照酒精的蒸發和吸收熱量的原則,然后用熱水洗澡,或者用退熱貼。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遵醫囑口服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由于大部分疫苗都是使用了減毒活疫苗和異體蛋白,所以嬰兒打完疫苗發燒了是很普遍的不良反應。發熱不會發展成高熱,體溫在38.5℃以內,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退燒,可以用冰袋敷在寶寶的頭部或者是用濕毛巾擦身體,同時要多給孩子飲水,促進身體的水分代謝。一般情況下兩日后會自動消退,如果嬰兒打完疫苗發燒了的情況一直持續,應該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有些嬰兒打過疫苗之后會出現發燒的癥狀,對大多數人來說一般比較常見的就是低燒,這種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要給予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額頭、四肢、腋下、頸部、手心、腳心皮膚幫助散熱,2天就可以自行緩解。也有少數的嬰兒可能體溫比較高,甚至超過39度,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全身反應。這時候除了溫水擦浴、物理降溫之外,還要適當的補充一些水分,必要的時候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熱藥物。
應該看一看發熱程度如何,一般體溫在38℃以下,無明顯其它不適,可以不做特殊處理,因為發熱屬于正常反應,短時間內即可消失。如果體溫在38度以上,伴有全身不適,可以酌情給予小劑量退熱藥物,這種預防接種后發熱一般持續時間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