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如房缺型、室缺型、冠狀動脈栓塞、肺動脈狹窄等,均能自我康復,但需要長期隨訪,并進行嚴密的觀察。如有較大的缺陷,可采用介入或外科的方法進行處理。如果有肺動脈阻塞、肺靜脈異位引流癥、大血管轉移等并發癥,有可能伴隨著體能下降、心力衰竭、出現呼吸道感染、肺動脈阻塞等情況,需要緊急處理。
一般情況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能否治愈好需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具體內容如下:
絕大多數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都能治好。對于極輕度的房缺型或室缺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可以不進行任何的處理,也可以自行治愈。單室單瓣膜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雖然不是很嚴重,但也能治愈,只能進行外科手術。不過,有些法洛四聯癥這種較為棘手的先天性心臟病,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來進行,并不一定能夠完全的根除。
嬰兒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可以治好。如果寶寶患有房間隔缺損,為小型的繼發孔型的類型,在寶寶4歲以內有15%的自然閉合率。在兒童時期可以進行手術修補,也可以通過導管介入封堵。
一般情況下,嬰兒心臟雜音有生理性雜音和病理的心源性雜音。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病理性的雜音主要是由心前區的鼓風狀的,如:卵圓孔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如果有此類的聲音,需要及時進行心臟超聲檢查,一般屬于輕微的先天性心臟病,經過細心的治療,可以自行關閉。其次,一些孩子會出現生理上的噪音,心臟聽診會出現類似于吹風狀的聲音,但通常是3級以內的,而且心臟B超也沒有異常,不排除是先天性心臟病。
一般情況下,先天性室缺的嬰兒會有哭的傾向。這是因為室缺期的寶寶,心臟的射血機能失常,導致了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下降,從而造成了大腦缺氧,出現了頭暈、頭疼等情況,同時還會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寶寶還很年輕,無法表現出自己的悲傷和不舒服,所以需要用哭泣來表現。因此,先天性室缺的寶寶會有更多的啼哭。如果能去三甲醫院,按照先天性室缺的嬰兒的情況,按照病人的情況,及時進行手術,不適癥狀消失后,先天性室缺的嬰兒也會減少哭鬧的情況。
嬰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表現是:生長發育差,多汗,反復呼吸道感染,易得肺炎,心臟變大,會導致窒息,呼吸短促,進食困難,咳嗽,運動耐力下降,易疲倦,蹲伏,口周及手指指甲呈青紫色,在運動或哭泣時加劇,長期缺氧可形成杵狀指。一些輕度的先天性心臟病也可能是無臨床表現,只是在體檢中出現了一些雜聲或者是做了B超檢查后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