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嗆奶后不要驚慌,要觀察寶寶的哭聲和面色,如果只是咳嗽而不是臉色發紫,應立即停止喂奶,讓嬰兒側身,用中空手掌拍打嬰兒的后背,清除奶水。出現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的情況。
如果以上步驟均已完成,嬰兒仍無反應,應立即用力拍打嬰兒的背部或擠壓其腳掌,以使嬰兒因感覺到疼痛而哭泣,哭聲表示嬰兒能呼吸,氧氣進入肺部,避免缺氧。
在上述搶救過程中,應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準備送往醫院搶救。
嬰兒出現嗆奶主要是由于孩子還小賁門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善導致,一般在寶寶六個月以后消失,如果嗆奶進入氣管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平時注意孩子保暖,喂養時應該將其抱起側臥避免嗆咳,喂養后可以輕輕拍打背部緩解嗆奶。
嬰兒嗆奶后嗓子呼呼可以通過一般治療、使用藥物等方法進行治療。
1.一般治療:如果癥狀比較輕微,體溫比較正常,沒有其他異常,家長應該注意一般治療,即將寶寶豎抱起來,喂點溫水,拍拍后背,有助于緩解癥狀。
2.使用藥物:如果長期嗓子不適,可能是支氣管炎導致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復方氫溴酸右美沙芬糖漿、噴托維林氯化銨糖漿、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等。
輕微的嗆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動作,不會吸入氣管,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而若是較為嚴重的嗆奶,則寶媽和奶爸們則要做好應急措施。另外,媽媽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要注意哺乳姿勢。母乳喂養時,腳踩在小凳上,抱好寶寶,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輕輕夾著乳頭喂哺,以防乳頭堵住寶寶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嬰兒嗆奶、吐奶。
寶寶嗆奶是胃食管反流的一種表現。寶寶發生嗆奶的原因最直接的就是跟他們的食管有關系。人體的食管有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下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寶寶和年齡很小的嬰兒,他們的食管呈漏斗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流,但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癥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