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37.5算發燒。
發燒是由于人體受熱源或其他原因導致人體溫度調節中心發生異常而導致的體溫上升,超過了正常值。小兒的基本體溫是36.9~37.5℃。體溫超過37.5℃屬于發熱。寶寶的體溫很容易波動,感染、環境、運動等都會影響到寶寶的體溫。孩子的體溫37.5℃,沒有其它的臨床表現,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無需吃藥。
孩子37.9是低熱,是指發燒。
可以在口腔,腋下,肛門等部位進行測量,這三個部位的溫度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具體要看具體的位置,比如說,正常情況下,如果超出了37.7℃屬于發燒,那么另外兩個地方的體溫要低于肛門。需要積極的控制溫度,可以給小兒多喝溫水,幫助降低體溫。也可以選擇一些退熱的藥物進行治療。嚴重時要及時就診。
小兒37度通常不算發燒。
兒童發燒是一種很常見的癥狀,如果體溫超過37.3℃,就可以確診發燒。發燒,按人體所測的體溫,分為低燒、中等燒、高燒、超高燒。低熱一般是37.3-38℃,中度是38-39℃,高熱39-41℃,超高熱的溫度大于41℃。此溫度的測量依據是腋下的體溫計。根據發燒的時間長短,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也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因此,小兒37度通常不算發燒。
小兒皰疹通常是會導致患者發燒的,建議積極的進行降溫處理。
小兒皰疹,嬰幼兒或小兒中亦很多見,如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水痘,均較多見,又是一種傳染性較明顯。這些病癥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產生了這種現象,很可能伴隨發熱。如果不能夠很好地控制病情發展,將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需及時分離,并對癥退燒。
小兒口腔皰疹發燒通常是受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建議進行針對性治療。
小兒口腔皰疹發燒的原因可能是吃了過熱過硬的食物,或清潔小兒口腔的時候用力過大,損傷了口腔內膜而發生的發炎、潰爛,會讓小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發熱,此時口腔容易受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口腔皰疹。營養不良的小兒發病率較高,平時要多加注意。當體溫達到38.5度時,可以進行溫水擦拭來降溫,或遵醫囑給小兒使用退熱藥物,無法控制的時候需要去醫院及時就診。
小兒著涼發燒通常有輕微發熱、不喜歡運動、呼吸聲不正常等癥狀。
在兒童出現感冒發熱的情況時,通常表現為輕微的發熱,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咳嗽的癥狀。兒童通常會不喜歡運動,一旦被人摸到,還可能會變得不安,會哭。此外,兒童可能有不正常的呼吸聲響,在睡夢中可能很難叫醒。如果兒童的體溫為37.4-38.5攝氏度,可以進行物理降溫,暫時不用服用。如果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最好是帶孩子到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