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會好。
寶寶拉肚子的臨床表現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低熱,大便次數多,一天5-8次;中度兒童一天大便次數可達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便,糞便中有粘液、膿血、惡心、嘔吐等癥狀;重度患兒每日大便次數超過15次,表現為水樣便,出現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嚴重脫水時會出現精神變差、煩躁不安、小便量少、口渴、全身中毒等癥狀。
嬰兒出現腹瀉應注意清淡飲食。
小兒輕度腹瀉,可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6個月以下的人工喂養(yǎng)、6個月以上可以用米湯或水稀釋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養(yǎng)2天,以后恢復正常飲食的患兒年齡在6個月以上,可以選擇粥、面條或爛飯、蔬菜、魚、肉末等,禁忌食物如粗糧、生冷瓜果、冷拌萊等通常需要注意少吃,避免加重胃腸負擔,容易引起病情加重,不利于嬰兒的身體健康歌。
嬰兒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兩種。嬰兒腹瀉多數是急性的,會有發(fā)熱、嘔吐的癥狀,多跟食物中毒、飲食不當、感染病毒或細菌有關,根據腹瀉程度,飲食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輕度腹瀉要停止給嬰兒吃不容易消化和脂肪類食物。母乳喂養(yǎng)的可減少吃奶的量和次數,奶粉喂養(yǎng)的可以喂些稀釋后的牛奶或脫脂奶。中度腹瀉要禁食4-6個小時,讓腸胃休息,也有腹瀉不能進食的說法,主要是腹瀉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丟失,禁食時間不能過長,讓腸胃短時間休息即可。
嬰兒腹瀉的主要癥狀表現
1.大便次數變多:嬰兒腹瀉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大便的次數會明顯變多。雖然說嬰兒本身每天大便的次數就較多,但是在腹瀉后大便頻率會變得更加頻繁,而且每次都只是排泄一點,不會排泄特別多。
2.大便性狀改變:嬰兒在腹瀉時大便的性狀也會出現明顯改變,比如說原本是濃稠的,到了后來就會變得越來越稀,甚至大便的氣味也會變得特別臭。
3.哭鬧不止:因為腹瀉一般都會造成嬰兒出現腹部痙攣,所以這樣就會引起持續(xù)性的疼痛,因此很多嬰兒在腹瀉的時候會哭鬧不止。甚至母親反復安撫,也沒有辦法讓嬰兒平靜下來,只有在緩解腹瀉癥狀后,這種哭鬧才會停止。
4.厭食嘔吐:腹瀉也會嚴重影響嬰兒的消化功能,這樣就會導致嬰兒出現厭食后吐的癥狀,稍微喝了一點奶就會吐出來,沒有辦法正常進食。
嬰幼兒腹瀉的奶粉有兩種,一種是完全水解的,一種是完全水解的。如果孩子出現輕微的癥狀,可以口服一些水解奶粉,如果是過敏、腸炎等引起的腹瀉,可以口服完全水解奶粉。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腹瀉奶粉,但要看孩子是不是因為對牛奶蛋白過敏而導致的腹瀉。如果孩子出現了腹瀉癥狀,最好在孩子出現腹瀉癥狀后再吃。
通常情況下,嬰兒腹瀉,家長可以按照醫(yī)囑給嬰兒使用蒙脫石散、嬰兒健脾散、醒脾養(yǎng)兒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好。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嬰兒腹瀉一般是患上胃腸道疾病導致的,家長可以按照醫(yī)囑給嬰兒使用蒙脫石散、嬰兒健脾散、醒脾養(yǎng)兒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能有效的緩解嬰兒腹瀉的情況。
家長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安撫嬰兒,多給嬰兒喝熱水,以促進嬰兒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