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指腹瀉。小兒腹瀉不一定是腸炎,腹瀉與腸炎有一定區別。
小兒腸炎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差,容易感染,也可能是遺傳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了病毒和細菌。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柯薩奇病毒是最常見的,還有大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
腸炎是由原蟲和真菌引起的,兒童腹瀉一般會突然出現,出現發熱、腹痛、便后下墜、粘液便、膿血便等。大便后腹痛不會減輕,是有傳染性的。感染的方式是患者、帶菌者的排泄物、蒼蠅等。因此,生活用品,如餐具,兒童玩具,飲料等都會傳播給別人。
小兒急性腸炎拉肚子的原因如下:
小兒急性腸炎是人體因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而發生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嬰幼兒多見,尤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發病率最高。以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為主癥,嚴重時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休克。此病多發生在小兒時期。臨床上以急性胃炎并發者為多見,又稱急性胃腸炎。急性腸炎此癥臨床表現,患者可有拉肚子、里急后重等癥狀,會有肚子痛的現象,患者非常虛弱,會有一系列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虛脫,此時,別太操心了,應積極配合處理,必須正確對待病情,不同原因其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寶寶腹瀉后首先要留取大便,用塑料袋或保鮮膜留取有粘液,進行檢測病情。第二調整飲食,主張按原先方式喂養,母乳喂養的孩子按原來的次數和時間喂養,人工喂養或已加輔食的孩子,可以適當減少食量。
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應明確原因后對癥處理,可用肛管排氣方法;繼續母乳喂養,鼓勵進食。腹瀉嚴重或嘔吐嚴重者,可暫禁食4~6小時,但不應禁水。禁食時間≤6小時,應盡早恢復飲食。合理飲食,維持營養;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對癥治療加強護理、防治并發癥;避免濫用抗生素。
一歲寶寶發燒拉肚子的情況考慮是有些小兒腸炎的情況,可以化驗一下大便常規,血常規看一下感染的程度,同時口服一些保護胃腸黏膜,止瀉的藥物來治療,然后口服一些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眼神有沒有,然后尿量有減少,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是需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給予補液治療。
可能是飲食不當導致的,可以服用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孩子應該注意飲食,應吃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寒涼辛辣以及過油膩還應該少吃多餐,這樣有利于減少胃腸負擔,從而有利于胃腸的健康。服用很多藥物效果不好,可以服用藥物進行治療,應該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