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男孩身高低于標準并不一定是矮小癥。
孩子的矮小通常是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孩子的身高的兩個標準差,也就是低于第三個百分位的高度。
因為孩子正處在發育發育的時期,所以孩子的身高因其發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周歲的小孩一般是103cm,低于95cm的小孩是個子矮的,要到兒科做一些必要的檢查,通過微量元素、生長激素、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測來確定原因,然后針對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避免對胎兒的身高造成一定的傷害。
矮小癥主要是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或每年的生長速度在5cm以下。
矮小癥兒童容易被嘲笑,性格變得內向、自閉、抑郁。約六成患兒有心理隱患,情緒不穩,有社交退縮的情況。兒童性早熟和矮小癥用單一診療模式效果一般。雖然藥物治療能抑制腦垂體產生性激素,控制病情,但骨骺閉合過快無法抑制,無法改善身高,長期使用藥物會導致體重增加,有血壓升高或損害肝臟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矮小癥有具體的量化標準。
1、8周歲男孩與女孩平均身高為129cm,若低兩個標準差,即比129cm低11cm左右。
2、10周歲男童和女童標準身高為140cm,矮小癥患兒低于此標準11cm。
3、12周歲男孩和女孩身高為152cm左右,矮小癥患者低于此標準10cm左右,即142cm左右。
成年后若男性身高在1.6米以下,女性身高在1.5米以下就是矮小癥。
因為成年后人體的骨骺已經完全閉合,沒有了生長的空間,用藥物改善身高已經不太可能了,不管是什么增高藥品或者器械都不建議選擇。同時注意要到醫院去檢查生長激素,若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可能需要補充少量的生長激素,維持身體的內分泌平衡。
統計學標準為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平均值的兩個標準差以上,稱為矮小癥。
身高小于平均,屬于偏矮,超出兩個標準差就是矮小病,而身材較矮的人要隨時監控身高的變化,避免發育曲線的偏差,平時要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多運動,多吃牛奶,多曬太陽,這樣才能提高個子,所以要及時的檢查出矮小病的癥狀,一般都是使用生長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