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白蛋白、總蛋白偏低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營養不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由于胃口差、食欲不振,日常營養攝入不足,引發營養不良,進而使得白蛋白、總蛋白偏低。
2、肝功能下降。由于肝臟是合成白蛋白的主要器官,因此肝臟功能不好也會造成白蛋白、總蛋白偏低。
3、腎臟疾病。腎小球的損傷會使得白蛋白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進而流失,導致白蛋白、總蛋白偏低。
通常情況下,白蛋白、總蛋白偏低可以通過消除病因進行治療,也可以通過從靜脈補充白蛋白的方式來對癥治療。
總蛋白和白蛋白偏低可能是肝臟疾病、營養不良、脾胃功能較差等原因導致的,具體分析如下:
總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如果白蛋白含量過低,就會間接的降低總蛋白水平。白蛋白含量過低可能是由于原有的肝臟疾病造成的,從而降低了肝內的白蛋白含量。長期禁食會引起病人的營養不良,從而引起血清中總蛋白和白蛋白偏低。如果是脾胃功能不好,消化不良,也會導致總蛋白和白蛋白偏低,引起蛋白質流失。
總蛋白偏低與營養不良有關。營養不良患者攝入蛋白量極低,人體總蛋白量降低,臨床上可能會有腹脹、惡心不適。還有就是與肝臟疾病有關。肝炎、肝硬化患者,導致肝細胞代謝產生蛋白能力降低,造成低蛋白血癥,嚴重者會出現腹水、腹脹等癥狀。
前白蛋白主要是反應了肝臟損害以及機體的營養狀態。因此前白蛋白降低,很有可能是機體營養不良或者肝細胞損傷的表現。如果只是單純的機體營養不良所造成的前白蛋白降.低,這時可以通過給予高蛋白飲食來逐漸恢復。而肝細胞損傷造成的前白蛋白降低的疾病有很多。
前白蛋白偏低常常見于營養不良、晚期惡性腫瘤、慢性感染、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阻塞性黃疸的時候。血清前白蛋白是一種載體蛋白,是在肝臟合成的,分子量大約為6萬,在電泳的時候會跑在白蛋白的前面,所以稱為前白蛋白。
一般情況下,白蛋白和白球比例偏低可能是大量的白蛋白流失、人體吸收的白蛋白太低等原因引起的,具體內容如下:
1.大量的白蛋白流失:灼傷、出血、腎臟疾病等因素導致大量的白蛋白流失,就可能出現白蛋白和白球比例偏低的情況。
2.人體吸收的白蛋白太低:營養不良或者是消化和吸收功效較差,就可能導致人體吸收的白蛋白太低,出現白蛋白和白球比例偏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