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艾灸以下位置最好:
艾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通經活絡、祛風除濕,具有緩解腰痛的作用。病因、病癥不同,艾灸的位置也不同。如果是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導致的腰痛,可以選擇艾灸的穴位有隔俞穴、氣海穴、志軍穴、三陰交穴等。如果是腎虛導致的腰疼,可選擇關元穴、腎俞穴、太溪穴、然谷穴等穴位進行艾灸。建議患者在做完艾灸以后要做好身體的保暖,不要立即沐浴。
腰肌勞損艾灸一般是腰部穴位,腎俞、腰眼、大腸俞、關元俞、志室等,再加上腿上的委中、承山都行。艾灸治療腰肌勞損也只是暫時緩解癥狀,你應該有感覺,艾灸過后當時是不痛了,但是過后疼痛依舊,所以艾灸不是治療的法子。
一般情況下,艾灸后腰疼,可能是由于灸感過強,導致神經損傷所致,應先排除灸后局部是否有過熱反應,如疼痛較重,應停止艾灸,否則可能加重患者痛苦。
艾灸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效。中醫說不通則疼,如果患者艾灸后腰疼,說明病得到改善,正處于經絡開通的過程中,建議繼續艾灸,治1-2個療程后,經絡漸漸打通了,腰痛的癥狀也慢慢緩解。若腰疼始終未見改善,應去正規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腰疼的原因,并對癥治療。
腰痛拔罐多位于腰部,腎腧,腰陽關等,還可以拔罐在華佗夾脊處,可以走罐,火罐定罐,下肢位于委中,委陽,懸鐘等膀胱經處。腰痛還要做核磁共振確認有無拔罐禁忌,局部皮膚有無禁忌,拔罐要注意一天一次,陰天不做,感冒發熱或月經期不做。腰痛可以配合做針灸按摩等,要求本人做增強腰背肌鍛煉,局部保暖,睡板床,倒退走路,飲食不要偏涼。
腰疼腎虛吃以下藥物補比較好:
按照中醫的說法,腰為腎府,故腎虛時,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腰疼。具體要看是陰虛,或者是陽虛,要結合中醫的辨證結果來進行治療。腎陰虛的主要癥狀有:腰腿酸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干舌燥、舌紅少苔、脈細,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藥物進行治療。腎陽虛的主要癥狀有:腰腿寒、畏寒、小便頻繁、小便不利、水腫等癥狀,可以服用桂附地黃丸、金匱腎元丹、右歸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