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患有足部扭傷,首先要看患者的臨床表現,查體和其他輔助檢查。
腳部扭傷、骨擦音等癥狀的患者,腳部會有明顯的腫脹、瘀血、疼痛等癥狀。至于腳部扭傷引起的骨質裂縫性骨折,由于骨折斷端相對穩定,不會有異常的骨擦音和骨擦感,因此要進行拍片檢查,通過觀察影像來判斷是否出現了骨折的現象。骨折患者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
如果崴腳有明顯腫脹、疼痛、不能行走、局部壓痛明顯、畸形等癥狀,需要考慮是骨折了。骨折局部經常會出現脫位,如果出現骨關節錯位,則需要去醫院做檢查,X片和CT檢查都可以檢查出有沒有骨折。如果比較輕的,那么可以考慮打石膏固定,如果比較嚴重的骨折,有可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扭傷常伴有軟骨損傷,應做MRI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軟骨損傷。
一般情況下,崴腳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在崴腳后會出現局部的疼痛和腫脹,運動受到限制,扭腳后會出現腳部的明顯變形,那么發生骨折的幾率相對較大,如果崴腳后局部腫脹嚴重,疼痛嚴重,不能活動,也有可能是發生骨折,但要明確診斷有骨折發生,還要到醫院做x光片,確定骨頭的位置、移位程度,從而確定治療方法,有利于身體健康。
患者可以看崴腳的嚴重程度、看腫脹程度、看腳踝能不能活動、是否有明顯壓痛等方面來判斷崴腳是不是骨折。
1.看崴腳的嚴重程度:如果只是輕微的崴傷,一般不是護著。
2.看腫脹程度:如果踝關節前方或內外側都有明顯的腫脹,一般是骨折。
2.看腳踝能不能活動:如果骨腳踝不能活動,通常是骨折。
4.是否有明顯壓痛:在踝關節內側和外側的骨頭處按壓,如果是骨折會出現明顯的壓痛,如果沒有一般不是骨折。
腳崴可以通過影像學判斷是否骨折。有沒有骨折,可以用下列幾種方式來確定:
1.采用放射治療。早期需要拍腳部X線片和CT檢查,看看有沒有撕裂性骨折。
2.做身體檢查。骨折后可能會出現骨擦音、骨擦感、骨折部位的變形等癥狀,根據這些特殊的骨性特征,可以做出骨折的診斷。
3.從病態上看。扭傷后出現骨折,會出現局部疼痛、腫脹、青紫等。
因此,如果出現嚴重的腫脹和淤青,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有沒有骨折。
當時就應該去拍個片子看一看,有沒有骨折,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再進行處理,沒有骨折,進行石膏固定3到4周的時間,將損傷的軟組織得到充分的恢復,不要推拿按摩,不能下床行走,抬高患肢,受傷兩天之內間斷冷敷,受傷兩天之后可以進行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