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Z值的正常值一般在-2以上。具體內容如下:
對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及療效的評價,主要取決于其骨骼的測量結果,骨質疏松Z值是同一種族同性別的同年齡段的正常人的骨骼密度之比,通常情況下,Z值超過-2,說明骨骼的密度在同齡人群中是屬于正常的,Z數值小于或等于-2,說明骨骼的密度比同齡人群要低,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患者需要及時就醫檢查并治療。
骨質疏松數值為-2.5以下,建議及時治療控制,具體內容如下:
骨質疏松是由骨密度測量得出的。患者只需要在病床上用探頭掃描腰椎、橈骨遠側、股骨頸三個位置,然后再進行 t值的平均值計算。-1以上是正常的,-2.5到-1是骨量下降,-2.5以下是骨質疏松。嚴重骨質疏松是指t值低于-2.5,伴有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一種在輕微的外力作用下就會出現的骨折。
通常來說,骨質疏松的標準主要包括身體狀況、骨密度檢查、血鈣水平等。
1.身體狀況:即指患者有沒有器質性疾病方面的原因,比如甲狀腺癌,有沒有偏食、缺鈣、酗酒、長時間飲用咖啡、抽煙等情況,以及日常是否經常骨折。
2.骨密度檢查:如果骨密度檢查的結果顯示T值低于-2.5,可能是骨質疏松癥。
2.血鈣水平:如果患者的血鈣水平過低,也可能會是骨質疏松癥導致的。
孕婦骨質疏松是不正常的。
孕婦出現骨質疏松多是因為在懷孕的中后期,因為胎兒的骨骼發育所需,以及孕婦營養攝入不足的原因,就容易出現缺鈣的情況,進而導致骨質疏松。孕婦出現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多為腰背部的疼痛,明顯的乏力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還會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所以孕婦在懷孕的中后期需要注意補充鈣劑和鐵劑,以此來避免缺鈣和缺鐵的情況。
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是多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一般情況下出現骨質疏松的基本上都會是老年人,還有就是孕婦,不過現在工作壓力大了,也有不少年輕人患上了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大約有30%的女性在50-60歲之間患有骨質疏松癥,60歲以上的女性大約有30%-50%,老年男性大約有20%-30%。在室外進行鍛煉可以提高骨骼的強度,同時也可以在太陽下增加體內的維生素D。
每天在陽光下20多分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質疏松。因此,在室外進行鍛煉,尤其是在太陽底下進行,是一種很好的防止骨質疏松癥的方法。
骨骼密度和健康青年的數據有一個標準差異,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骨質疏松癥的定義是以骨密度等級為基礎的,當T得分處于標準以內時,骨骼密度被視為正常,而低于正常平均值2.5個標準差的人被稱作骨質疏松癥,而這類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會出現骨折。正常:骨骼密度為1個標準差(+1~-1SD)。低骨密度:比青年人的平均水平低1~2.5個標準差。骨質疏松:骨密度比青年人的平均水平低2.5個標準差(小于-2.5標準差)。嚴重的骨質疏松癥:骨密度比青年人的平均水平低2.5個標準差,并伴隨一個或多個骨質疏松的骨折。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適當補充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