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術后的臨床愈合時間為12-24周。
8個星期后,用拐杖逐漸負重,直到骨折牢固地愈合,持續3個月。骨折痊愈后,可以放棄拐杖走路。骨折未痊愈時,不可盤腿,不可側躺,不可過早下地負重,以免影響骨折的穩定性或發生畸形。在處理時,應將患肢置于功能位置。同時要加強膝關節的功能鍛煉,避免出現膝關節僵硬的情況。在身體僵硬的時候,可以使用骨頭的藥物。
股骨頸骨折是不穩定骨折,只要沒有手術禁忌癥,一般都建議手術治療。以前,有不少患者害怕做手術,但隨著科普和宣傳的普及,大部分患者都選擇了手術治療。由于股骨頸骨折的病人一般都是骨折,理論上要躺三個月才能恢復,但病人不能保證在這段時間里不能動彈,如果骨折部位旋轉、移位,那就必須進行外科手術,股骨頸的位置不穩定,很容易出現缺血壞死,后果很嚴重。
股骨頸骨折的外科手術治療花費在15000-80,000之間。
但這要看外科醫生的手術方法,還要看醫生的等級和治療收拾的類型,比如采用封閉復位中空釘,一次就是一萬五。不過要是患者進行全髖置換手術,大概需要八萬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休息,骨折未達臨床愈合之前,注意勿過度屈曲。
股骨頸骨折在沒有換關節情況下,需要臥床三個月左右,然后三個月以后拄拐下床活動,三個月之內不要完全負重,半年后如果骨折處無明顯癥狀,骨折也愈合良好,便可以完全棄拐負重行走。
股骨頸骨折術后恢復期長短與手術方式、患者年齡有關。空心釘內固定手術,適合60歲以下患者,愈合期約3個月。患者在股骨頸骨折做完固定手術后,患者3個月之內拄拐杖活動,避免負重,以防止并發癥,如股骨頭壞死。關節置換手術,適合60歲以上骨折端移位明顯患者。關節置換手術可避免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現象,比常規手術患者愈合時間短,手術6周后可正常行走。
通常情況下,股骨頸骨折手術后2-3個月可以走路。具體分析如下:
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的骨折。股骨頸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為頭下部、頸中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種,股骨頸骨折常發生于老年人,如果患者做了股骨頸骨折手術,常采用人工關節置換術,多數人工關節置換后,大約在術后2-3個月可以走路,需要控制走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