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術后可采用下列方法來判斷再移位情況:
首先,從外觀上可直接看出有無骨折處畸形表現,若骨折處畸形表現顯著,說明骨折有再移位。
其次,如果已固定復位骨折的局部疼痛驟然增加,則要考慮骨折再移位。
另外,骨折部位有活動受限現象,骨折康復訓練時原本可活動的相鄰關節又有活動受限現象發生,說明骨折又發生了移位。
判斷是否骨折一般需要有外傷史,并且需要查看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
對有無骨折的判定需要以患者外傷史、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等因素為主。一般若患者在遭受外傷后表現出局部脹痛、活動度受限、按壓時有骨擦音骨擦感甚至皮下瘀血較多,局部有畸形或不正常活動則高度懷疑有骨折。要想清楚是否為骨折還需進一步輔助檢查,一般可以進行x線光片,多數患者能清楚確診。但對某些隱匿性骨折來說,一般x線光片并不能完全清楚診斷,必須借助局部ct才能清楚隱匿性骨折情況,并依據檢查結果決定相關治療方案。
我們通過骨折的具體特征來判定骨折。當傷口發生局部疼痛,尤其是在運動時,會使疼痛加劇。此外,還會出現腫脹、青紫、淤斑等癥狀,如下肢受傷不能站立,上肢受傷后不能活動等。
第一種,可以判斷骨折斷端在受到傷害后,會發生形狀上的變化。
第二種,異常的行為,比如在正常的四肢無法移動的地方,有了活動的區域。
第三種,骨擦音、骨擦感。
當然,要到醫院做X線、CT等檢查才能作出最后的診斷。
如果崴腳有明顯腫脹、疼痛、不能行走、局部壓痛明顯、畸形等癥狀,需要考慮是骨折了。骨折局部經常會出現脫位,如果出現骨關節錯位,則需要去醫院做檢查,X片和CT檢查都可以檢查出有沒有骨折。如果比較輕的,那么可以考慮打石膏固定,如果比較嚴重的骨折,有可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扭傷常伴有軟骨損傷,應做MRI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軟骨損傷。
腳崴傷在醫學上稱“踝關節扭傷”,需要根據按受損程度和癥狀表現來判斷。
腳崴了以后,關節會有不一樣的酸痛、脹痛,輕微的腳崴了,僅在成績上略有一般成績,若同時發現骨頭畸形,關節有不正常的活動時,扭傷時骨擦音明顯,說明可能是骨折。應進一步通過X片確診。如果圖像上發現關節有骨折裂縫,關節間隙異常,說明關節損傷比較嚴重,若骨外形改變,發生遠端移位后,可以確診骨折。
如果尾巴骨受傷,患者可以通過癥狀、醫學檢查等方式判斷是否骨折:
1.癥狀:尾巴骨受傷患者可以用手去按壓,檢查有沒有疼痛感,如果是有骨折,就會有壓痛,但是有壓痛不代表有骨頭斷裂。用手按住尾巴骨,觀察其是否有異常的運動,若有異常的運動,說明有骨折。
2.醫學檢查:可作X光檢查,但某些部位的x光檢查很困難。CT能清晰地反映尾巴骨是否有骨折,甚至細小的骨折CT也能有助于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