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性骨折以股骨轉子間骨折最為多見,股骨頸斷裂,此外還可發生橈骨遠端斷裂和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
在臨床上還會出現肱骨頭與尺側副韌帶等其骨骼方面的疾病,這些都可以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發生后,需積極改進檢查,清楚損傷具體范圍,如有手術指征,則應該積極手術。
此外,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癥狀可能有局部疼痛、畸形等。
骨質疏松癥病人常因其骨骼的硬度降低而發生病理性骨折。這種時候,病人會出現以下的一些表現:一是受傷的地方會有持續的、清晰的痛楚,也有局部的變形,例如有脊椎的后彎,運動受到限制。病人會因為痛苦而不想移動受傷的地方。對于骨質疏松癥的病人,要到醫院復查,確定原因后才能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部位是負重部位為主。
1、胸椎和腰椎比較常見:臨床上有腰痛、腰痛的癥狀,應該做X光片檢查,確定有沒有脊柱壓縮性骨折。
2、常見的是橈骨遠端的手、前臂關節:多見于50~60歲的婦女,應引起注意。
3、股骨頸端:一旦發生髖部骨折,其并發癥會更加嚴重,不管病人有沒有接受過外科治療,一年內死亡的概率有20%。
4、其他:肋骨、肩關節附近、下肢脛腓骨等。
骨質疏松性骨折主要采用內固定和關節置換治療,所以出院指導具體如下:1、飲食上要做到營養均衡,加強營養,促進康復;2、在營養均衡調節的同時要進行康復鍛煉,和肢體的功能性鍛煉。3、抗骨質疏松治療,可以吃點鈣質和維生素D來補鈣,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4、患者年紀大,要預防生活日常跌倒的可能性,跌倒是會導致骨折再次發生的。
對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主要包括復位、固定、功能訓練、預防骨質疏松癥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不會造成局部的傷害,也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患者還需要在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的情況下,進行早期的功能訓練,同時還要注意藥物的配合。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不僅要預防局部的骨質疏松,還要注意預防和控制術后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如:脂肪栓塞綜合征、墜積性肺炎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檢查方法是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進行短暫的問答,比如:病史,癥狀等實際情況。再進行相應的臨床檢查。若疑似骨質疏松性骨折,為了能明確傷者的受傷情況,患者是需要進行X光片檢查,可能還需要進一步CT檢查,有一些患者則再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等。一列列檢查判斷是不是骨折或者判斷骨折的類型,來制定后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