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下頭暈、起來頭暈是一種稱為耳石癥的病癥,當頭部的位置發生改變,比如仰臥、抬頭、低頭等,會引起短暫的眩暈,持續時間半分鐘到1分鐘,伴有周圍物體的轉動,可能是耳石癥。
耳石癥是一種小型的鈣質晶體,發生于內耳前庭,由于受到重力的影響,產生了旋轉的感覺。臨床上可由神經外科或五官科確診,醫師根據不同的檢查結果,確定是否符合耳石的診斷標準。
平躺下出來頭暈可能是患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疾病俗稱耳石癥。
這種病的特點是頭位發生變化,比如起床后、躺在床上、頭左右轉動時,會出現短暫的眩暈或眩暈,持續時間為數秒至一兩分鐘,當頭部位置停止變化后,頭暈、眩暈等癥狀會逐漸消失,再次出現頭位變化,頭暈、眩暈也會再次出現。這是因為內耳橢圓囊內的耳石顆粒移位,掉進了同側半規管,頭位改變時,耳石顆粒會刺激前庭器官,引起頭暈和眩暈。出現耳石癥需要去耳鼻喉科或者神經內科就診,在醫院做眼震電圖檢查。如果有耳石癥的診斷,則采用手法復位。通過手法復位將脫落的耳石重新放回橢圓囊內,即可緩解頭暈癥狀。
臥倒時出現眩暈主要是由于姿勢的改變而導致的。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體位低血壓,這種情況是病人在仰臥時,血壓是正常的,但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由于血壓過高,會出現頭暈癥狀。建議病人在翻身、坐下等姿勢轉換時,要留意動作的范圍,早上起來翻身的頻率不宜太高,最好是從仰臥的姿勢改為側臥,側臥30秒到1分鐘后慢慢坐下,這樣才能逐漸適應身體的變化和大腦的血液供應。
一般情況下,躺下坐起來頭暈,體位性低血壓、耳石癥等疾病引起的,具體內容如下:
體位性低血壓是一種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平時活動時,動作緩慢些,可能會減少癥狀的發生。耳石癥患者一般體位變動時突然出現頭暈,可以口服溴隱亭和培他啶來治療。日常中家屬應多關心與陪伴患者,減少或避免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患者在用藥期間應謹遵醫囑。
一躺下來頭挨到枕頭或床時就出現短暫的眩暈。當病人靜止不動大約數秒鐘至數分鐘后,眩暈自然停止。當病人再次起臥后,眩暈還會再發。很多患者,病人實際上是患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又稱耳石癥。患者的內耳橢圓囊內耳石顆粒脫落,掉入了半規管中。當體位或頭位改變后,耳石在半規管內移動,對前庭造成刺激,就產生了眩暈。部分病人可自愈。反復發作的患者可去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進行治療。
一躺下就頭暈可能是耳石癥、梅尼埃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等因素所致。具體分析如下:
1、耳石癥:當頭部運動位置發生變化時可誘發頭暈或眩暈,部分患者可表現為由立位轉臥位時就頭暈,而且會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
2、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由于內淋巴管機械阻塞、淋巴吸收障礙、內耳缺血等引起的。患者會出現眩暈、聽力下降、耳鳴、耳悶脹感等表現,眩暈癥狀會在體位變化時加重,患者可能會出現一躺下就頭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