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雙球菌主要致病物質是膠囊,菌毛和內毒素。腦膜炎球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表現為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有炎癥壞死和血栓形成,同時有血管周圍出血,并有皮膚皮下黏膜及漿膜等局灶性出血。
腦膜炎雙球菌,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菌,革蘭染色陰性,需氧,有13個血清型,對理化因素抵抗差,對干燥,熱,消毒劑敏感。主要引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5歲以下兒童多見,表現為發熱,惡心和出血性皮疹等,嚴重者有劇烈頭痛嘔吐和頸強直,暴發性病情兇險,1-2天內出現暴發性紫癜,休克,DIC以及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對青霉素,磺胺藥敏感,且其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針對腦膜炎雙球菌的疫苗可以有效防止流腦。
腦膜炎球菌特點形態呈腎形成雙排列,凹面相對。腦膜炎球菌抵抗力弱,對寒冷、日光、熱力、干燥、紫外線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腦膜炎球菌經飛沫傳染,也可通過接觸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潛伏期約1~4天。本病的發生和機體免疫力有密切的關系,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易感。
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就是流腦疫苗,并不是乙腦疫苗,不能混為一談,其實乙腦也就是們所俗稱的流行性乙型腦炎。注射流腦疫苗是為了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所以腦膜炎雙球菌是流腦。
腦膜炎的病人,一經確診,應該立即住院,可以做隔離,對于腦膜炎的病人,選擇有針對性的抗生素,另外在腦膜炎爆發的季節,盡量減少外出的機會,尤其是去一些公眾場合,人多聚集的地方。另外,在流行性腦膜炎爆發的季節,出現發熱,頭痛,精神狀態差,應該及時去當地醫院就診。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Nm)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環,最后局限于腦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主要臨床表現為突起發熱、頭痛、嘔吐、皮膚有淤斑、淤點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此外,腦膜炎球菌可不侵襲腦膜而僅表現為敗血癥,其中重者可呈暴發型發作,感染亦可發生于上、下呼吸道,關節,心包及眼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