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降壓效果的平穩:盡量避免血壓波動,使血壓在24h內維持穩定,對于緩解腦梗死癥狀及防止腦梗死復發均有意義。目前抗高血壓治療已逐漸淘汰短效藥物而以長效藥物取而代之。
腦梗死血壓不能太低,因為血壓是維持大腦血供的唯一的手段,一半時血壓控制在比平時血壓高于10MMHG比較合適。血壓的控制主要根據臨床,不能太高,沒有具體的范圍,關鍵是基礎血壓,醫生會根據情況給予調整。
腦梗死高血壓一般不可以積極降壓的,需要根據基礎血壓來定,如果血壓太高,達到了180/110以上,則需要給予靜脈或者藥物口服降低到160左右,因為血壓太高,腦出血的風險會增加,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的癥狀,但是如果血壓下降至太低,則容易引起腦動脈供血不足,進一步加重腦梗死。
腦梗死超急性期發病在3-4.5個小時之內,但對于前循環和后循環又有各自的不同,前循環指頸內動脈系統,在6小時之內,而對后循環即椎基底動脈系統超急性期可以放寬到24小時之內。在特定的時間窗內,腦組織有缺血暗帶,一部分神經元未完全死亡,可以積極搶救,避免進一步損傷,減輕殘疾程度。
急性期治療,應在發病四小時內采取靜脈溶栓治療,在發病6—8小時內去醫院進行適當的急性期血管內干預,確定個體化和整體化治療方案,如果一個梗死灶,范圍很小,得到了及時的處理,缺血帶就不會影響生活,不會留下后遺癥。
腦梗死的護理措施根據不同情況而不同,急性期以危及生命的一個感染為主,后遺癥跟恢復期以預防各種并發癥、各種危險因素為主,歸類為以下幾項:第一個是飲食的護理,腦梗死病人護理,飲食應清淡、低脂、高纖維素食物為主,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第二個是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防止感冒,特別是結核病,第三個是預防褥瘡,幫助和維持定時的翻身,適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