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眼瞼下垂、斜視或復視、下肢無力、站立時間過長,甚至全身無力、疲勞、聲音低沉、呼吸短促、頭暈和疲勞。這些癥狀將直接影響生活質量。應到當地三級醫院就診。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可采用新斯的明治療,與中藥結合,健脾益氣,平肝調氣。
重癥肌無力根據不同臨床表現分為眼肌型、全身型兩類。眼肌型主要表現為眼部肌肉無力,眼皮無法上抬,視物模糊、重影等;全身型表現為全身任何部位肌肉無力,包括言語不利、吞咽困難、喝水嗆咳,甚至導致日常生活中行走、上下樓無力,嚴重者影響呼吸肌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出現肌無力危象。
重癥肌無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眼肌型是比較常見的類型,通常是嬰幼兒期發病,高峰年齡是2~3歲左右,一般是一側眼外肌受影響,眼瞼下垂、舉目無力,不積極治療可能會繼而發展為雙側,部分患兒有復視、斜視癥狀,可能是晨輕暮重,休息后減輕,如果反復睜閉眼可能癥狀加重,也可能會變成腦干型、全身型。
家長應該帶寶寶及時前往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小孩重癥肌無力的癥狀有眼瞼下垂、全身無力、吞咽困難等。
如果小孩患有重癥肌無力,以眼瞼下垂為主要表現,一般可以見于任何年齡,早期為一側,晚期為兩側,還容易出現看東西重影的情況。部分小孩也會表現為面肌無力、全身無力、咀嚼無力、吞咽困難等情況,嚴重者還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建議家長及時帶小孩前往醫院進行治療,能夠改善相關癥狀,促進病情恢復。
重癥肌無力發病初期往往感到眼或肢體酸脹不適,或視物模糊,容易疲勞,天氣炎熱或月經來潮時疲乏加重。隨著病情發展,骨骼肌明顯疲乏無力,明顯特點是肌無力在下午或傍晚勞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減輕。
全身型重癥肌無力癥狀表現以四肢肌肉輕度無力為主要表現,頸肌、軀干及四肢肌均可罹病,表現抬頭困難,常用手托住頭顱。胸悶氣短,行走乏力,不能久行。手也提不起來,然后蹲也蹲不下去,甚至是洗臉梳頭穿衣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