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止繼續出血、加強護理維持生命功能。防治并發癥,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減少復發。應臥床休息2一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
腦出血導致的半邊癱可以通過手術、藥物、康復訓練等方式恢復,具體分析如下:
急性期出現腦溢血會引起偏癱,出血量一般在30ml以上,需要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消除血腫對大腦的壓力,促進大腦功能的修復,促進大腦功能的快速康復。手術后采用藥物可以使患者的大腦功能得到改善,有利于中風的康復。在急性期結束后可以進行大關節功能鍛煉,肌肉按摩,針灸,物理治療等功能康復,如果情況比較穩定,可以使用康復器材進行輔助治療,例如站床站,使用步行器輔助走路等。
典型癥狀為頭痛頭暈和運動和語言障礙。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出血患者易出現運動和語言障礙,運動障礙以偏癱較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腦出血的早期癥狀一般不是很明顯,只有少部分病人在發病前期可以出現頭暈、頭痛及肢體乏力等。但對于大多數病人,腦出血發病比較急驟,為突發劇烈的頭痛、嘔吐,很快會出現意識障礙及癲癇發作等。腦出血一旦發生,需要立即就醫。
一般情況下,腦出血的恢復取決于出血量和部位,輕微的腦溢血會很快康復,而嚴重的腦溢血則難以痊愈,嚴重的可能會造成終生的后果。一般來說,腦出血后的康復,不管是采用傳統的還是外科的,都要經歷三個階段,具體分析如下:
1、出血期的恢復期,可以采用抗炎、抗炎、營養腦細胞藥物等藥物進行治療。
2、各種并發癥的康復處理。
3、腦溢血患者出現肢體、智力、語言等方面的功能損害,要進行高壓氧和功能康復訓練。
一般來說,腦出血可能會導致癲癇。
腦出血可能會損傷大腦結構,破壞放電、傳導結構,引起異常放電,進而可能會引發癲癇。臨床上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建議患者結合自身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日常生活中,腦出血患者要遵醫囑定期復查;要注意飲食,選擇多種食物,保證營養均衡,充分攝入谷薯類,蔬菜、水果類,乳、蛋類,豆類,油脂類,做到主食粗細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