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mmHg以上和90mmHg以上的高血壓病人來說,通常是140/90mmHg,最好是120/80mmHg,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對于輕微高血壓,可以通過服用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acei類的藥物以及arb類的降壓藥。根據病人的情況,可以選用不同的降壓藥,一級的高血壓病人可以服用一聯的抗菌降壓藥,如果是2-3級的高血壓,單用一種藥并沒有明顯的降壓效果,可以配合其他的降壓藥。
高血壓的血壓降到140/90mmHg以下屬于正常。
血壓高于140/90mmHg屬于高血壓,按照高血壓的等級分為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和三級高血壓。因此,在有高血壓、有心、腦、腎等靶臟器損傷的情況下,特別是2型高血壓以上的病人,要及時服用降壓藥。降壓藥主要有五類,用來降低血壓在140/90mmHg以內,可以選擇低用量單一的降壓藥,如果一種藥的療效不佳,可以用另外一種藥進行治療,這樣就能降低到140/90mmHg。
冠心病高血壓降到多少130mmHg、80mmHg合適。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特點是體內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升高,收縮壓在140mmHg以上,舒張壓在90mmHg以上。高血壓是一種以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和器質性損傷為主的臨床綜合征。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目前的推薦是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內。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到140/90mmHg以內算是正常,但患有高血壓后很難恢復正常,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來穩定血壓。輕度高血壓患者,血壓降到正常范圍內可以每天監測血壓,繼續控制飲食,沒有出現不適的癥狀可以暫時不服用降壓藥。但合并糖尿病和其他并發癥的患者,血壓需要降到130/80mmHg才算正常。
惡性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原則是:控制血壓和及時降壓同時進行,主要通過藥物降壓。
適時降壓是在最初幾分鐘至1個小時之內,即在開始的幾分鐘至1個小時之內,即平均動脈壓下降的程度,不高于處理之前的25%;控制性降低是在2-6個小時之內,將患者的血壓降低到160/100mmHg,在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在接下來的24-48個小時里逐漸恢復到正常值。在降壓之后出現了嚴重的臟器缺血癥狀,那么在接下來的1-2個星期中,要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血壓是血管中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產生側壓力和壓強。因血管分為動脈,毛細血管與靜脈,因此,還存在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及靜脈血壓。
人們常說血壓就是動脈血壓,血管擴張后,血壓會降低,血管收縮后血壓會上升。而高血壓則指以體循環動脈為中心的血壓,收縮壓或者舒張壓升高是其主要表現,收縮壓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張壓大于等于90毫米,可伴有心,腦,腎及其他器官功能及器質性損害等臨床綜合征。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成人正常血壓在90~139毫米汞柱之間,理想血壓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達或大于140~90毫米汞柱者稱高血壓,130~85毫米汞柱為正常血壓,或臨界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