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食用脂肪和動物的內臟,也不能一次食用太多的東西,否則會造成胃部不適。
另外,不能喝酒、抽煙、可樂、奶茶等,因為這類飲料容易引起心跳過速,還會引發心絞痛。另外,酒精能促進動脈硬化的發展,因此心肌梗塞的病人不能喝酒。另外,平時不要吃油炸、熏醬、腌制類的食物,因為它們沒有任何的營養成分,并且含有大量的卡路里,很容易導致膽固醇的升高。
有下列幾個方面的飲食禁忌:
1、急性期:飲食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
2、慢性期:飲食要平衡,多吃蔬菜,少吃肉內臟、肥肉、海鮮;
3、控制飲水量:保證量入為出,防止過量飲水,導致急性心衰;
4、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飲食要合理,低鹽,低糖,低脂。
5、不要過度的情緒激動,不要吃熱性的食物,忌煙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心肌梗死的危害有誘發心室游離壁破裂、室間隔穿孔、室壁膨脹瘤或稱室壁瘤等。
1.心室游離壁破裂:少數MI患者可發生心室游離壁破裂,常在發病一周內出現。早期破裂與膠原沉積前的梗死擴展有關,晚期破裂與梗死相關室壁的擴展有關。心臟破裂多發生在第一次MI、前壁梗死、老年和女性患者中。
2.室間隔穿孔:比心室游離壁破裂少見,常發生于AMI發病后3~7天。表現為臨床情況突然惡化,并出現胸骨左緣突然出現粗糙的全收縮期雜音或可觸及收縮期震顫。
3.室壁膨脹瘤或稱室壁瘤:主要見于左心室,體格檢查可見左側心界擴大,心臟搏動范圍較廣,可有收縮期雜音。瘤內發生附壁血栓時,心音減弱。
心肌梗死病人飲食上要以清淡,低鹽低脂為主,不要吃膽固醇高和過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胃腸道反應從而加重心臟負荷甚至誘發心臟病變。另外,心肌梗死病人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導致心肌的供血不足加重病情。
一般在心肌梗死發作前會出現胸骨后持續數分鐘的不適感,消失后會反復出現。
心肌梗死的發作先兆主要表現為胸部壓迫感、胸悶、憋氣、緊縮感、疼痛等癥狀,而身體其他部位的不適感包括一側或雙側胳膊、背部、頸部、下咽、舌根、胃部等會出現酸、痛、緊、壓迫、揪等癥狀,患者還可能伴有胸部不適及其他癥狀,比如出冷汗、惡心、頭暈等。出現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
心肌梗死的并發癥有如下幾種。
一、乳頭肌功能紊亂或破裂,它的總發生率高達50%,二尖瓣乳頭肌由于缺血、壞死導致收縮功能的紊亂,導致二尖瓣脫垂,關閉不全程度不一。
二是心臟破裂,心臟破裂較少見,常在發病1周內發生。
三是栓塞,發病率1%-6%,多發生在發病1-2周后,會出現腦子,腎臟的問題、脾臟或四肢及其他動脈栓塞,亦可出現肺栓塞。
四是室壁瘤,以左心室為主,發病率5%-20%。
五、心肌梗死后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