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并發以下疾病:
一、心臟破裂,一般出現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一至兩個星期,多見于左心室前壁下1/3的位置,由于梗死區喪失彈性,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嗜酸性白質和單核細胞分泌水解酶,從而使心壁破碎,使心包腔充血,從而誘發心包炎。
二、是室壁瘤,可以出現在心肌梗塞的初期,也可能是由于心室內部的壓力,使梗塞的心肌和疤痕組織局部擴張,從而導致室壁瘤的形成。
三、是粘液性的血管,主要發生在左室,因為內膜腔的粗大,以及室壁瘤周圍的漩渦等因素,導致了血栓的發生。
通常來說,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有心臟穿孔、心力衰竭、心包積液等。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而其并發癥主要有心臟穿孔、心力衰竭、心包積液等。
急性心肌梗死有煩躁、出汗等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因人而異,通常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發病的1~2天內,會有原有的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較長。還會有煩躁、出汗等癥狀。需要盡快到醫院進行檢查,對癥治療,不要延誤病情。患者要立即就醫,并進行基本生命體征監測,并且在緊急服藥的同時,還應當立即進行冠脈介入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有胸悶、氣促等癥狀。
1、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疲乏等先兆,隨后出現急性胸痛,并且比心絞痛更劇烈,持續時間更久;有時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胸悶的征象,從而延遲了臨床的診斷。在糖尿病和老年人中比較常見;部分病人的病情較重,可能會表現為氣促、休克、心律不齊等,并且還可向上腹部放射,有上腹部的疼痛癥狀。
一般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分為3種類型。具體分析如下:
1、冠狀動脈搭橋術相關的心肌梗死。
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或支架血栓相關所致的心肌梗死。
3、是自發性心肌梗死,由冠狀動脈斑塊破裂、裂隙或夾層引起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的缺血性心肌梗死。
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喝溫水、多休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不得飲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以免誘發其他疾病。
一般來說,急性心肌梗塞的并發癥有以下幾種:
急性心肌梗塞的并發癥有多種心律不齊,以心房顫為主,或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休克;以及室壁腫瘤,多發生在梗塞后的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之間;還可能有乳頭肌斷裂、室間隔穿孔、心室游離體斷裂。
患者平時多休息,不要勞累,吃含鈣豐富的食物,比如豬骨、豬蹄、蝦皮、雞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