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蛋白持續陽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如進入中晚期腎衰,則可逐漸出現尿毒癥癥狀。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尿常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其是有5年以上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應每年至少檢測2次或2次以上。
糖尿病腎病第五期,腎衰竭期,由于腎功能損傷,腎臟分泌的促紅素分泌減少,引起的貧血,所以改善貧血的前提是控制好糖尿病和腎病,需要早期治療調整人體免疫功能,改善腎臟循環,修復腎臟固有細胞。
診斷糖尿病腎病,主要是依據糖尿病史,微量白蛋白尿等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目前的診斷水平是比較難做到早期診斷的,但是早期的篩查和教育對于提高糖尿病腎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糖尿病腎病早期表現是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的異常,尿微量白蛋白跟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異常。
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標準是有不同程度高血壓、浮腫,嚴重時可出現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病史數年出現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UAE常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間),即應疑診“早期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診斷腎臟損害的程度可以通過檢測尿白蛋白/肌酐來了解。
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有糖尿病病史和糖尿病性眼底改變,尿白蛋白排泄率(即尿白蛋白/肌酐)升高(正常小于20g/min,小于30mg/24h)。要求確診后6個月內連續兩次尿檢,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應大于20微克/分鐘,但應在30-300毫克/24h之間。同時應排除其余可能引起其升高的原因,如尿路感染、運動、原發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水負荷增加等。如果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時,尿白蛋白排泄量仍為20-200g/min,則可認為有早期糖尿病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