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甲醫院治療腸息肉病,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結腸息肉是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腺瘤樣息肉是最常見的。臨床上息肉可為單個或多個,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癥狀較明顯。可以表現出便血、腹瀉、腹痛等臨床表現。息肉切除后一般是需要以軟質的食物為主,肝臟是高膽固醇的食物,盡量吃的清淡些,可以過半個月左右在恢復到普通的食物。
直腸息肉,是直腸腸壁隆起性病變的總稱,其中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往往是增生性息肉和炎癥性息肉,這類息肉是良性疾病,并不會引起惡變,不用過于擔心,積極治療原發病,甚至能夠自動消失。
小兒直腸息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便血。
患者的便血可呈現手紙見血的特征,但以大便帶血或大便后血較多,對于血附著在大便表面,與大便無混血、出血量少。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可發生腹痛和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另外也會有大便習慣的變化,比如稀便和次數的增加;有時會伴有腹痛、腹脹和腹瀉。也可表現為里急后重,大便不盡,肛門下墜等癥狀。
直腸息肉的危害是可能致癌,體積較小由帶蒂的非腫瘤性息肉,多數是好的,正常不會發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單純炎癥性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為結腸癌。
直腸息肉是常見的直腸良性腫瘤之一,體積比較小的直腸腺息肉,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者僅僅表現為大便習慣的改變,比如腹瀉或者便秘,或者兩者交替,以及粘液便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直腸息肉體積逐漸增大,可以表現為排便時腫塊脫出,以及因為息肉表面糜爛潰瘍,而出現出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