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后的康復訓練:物理治療:包括肌力訓練、平衡和協調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輪椅訓練、體位和轉移訓練、減重訓練、理療、肌電生物反饋治療等。作業治療:包括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訓練、娛樂和工作訓練等。矯形器應用:包括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交互式步行矯形器、上肢矯形器等。心理治療:包括心理疏導、生物反饋治療等。
脊髓損傷后下肢的功能鍛煉,要根據病人的肌力評估后進行康復訓練。如果是完全癱,主要以被動活動為主,同時輔助以神經肌肉電刺激。如果肌力在2到3級之間,可以輔助主動運動為主。肌力在4級左右,可以進行抗阻訓練。針對感覺障礙的訓練,可以進行冷熱刺激以及觸覺刺激等訓練,從而促進感覺功能的恢復。另外可以進行功率自行車的訓練,以及助行器輔助行走訓練。
脊髓損傷患者常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的,運動感覺喪失常會引起大小便障礙。物理治療主要是改善關節活動度和殘存肌力的增強訓練,以及平衡協調訓練和體位交換及轉移動作訓練,作業治療主要是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和環境改造等。康復工程可配備一些助行器等,依靠輔助工具來補償功能的不足。
一般來說,脊髓損傷在患者手術后的2-3周做康復訓練。
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導致脊髓損傷,常見感覺障礙、運動功能異常等癥狀。脊髓損傷后通常在患者手術后的2-3周以后進行康復訓練,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心理方面進行護理,還可以在術后第2周可以采取運動療法,鍛煉患者肌肉。
患者日常應該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脊髓損傷后小便失禁康復訓練方法,用手按摩膀胱3~5min,用拳頭由臍下3cm深按壓向恥骨方向滾動,動作緩慢柔和,同時囑病人加腹壓幫助尿排出。讓病人取坐位,身體前傾,屏氣唿吸,增加腹壓,向下用力做排便動作幫助尿液排出。
物理治療:包括肌力訓練、平衡和協調訓練、站立和步行訓練、輪椅訓練、體位和轉移訓練、減重訓練、理療,作業治療: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娛樂和工作訓練,矯形器應用:包括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交互式步行矯形器、上肢矯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