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可以調理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預防病毒對肝臟的損傷,導致肝硬化的發生。建議和指導,需要檢查乙肝病毒DNA的數量和肝臟功能的情況,了解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和保肝藥物治療,如果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肝臟功能沒有損傷,病毒數量不高,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定期檢查就可以。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慢性進展性疾病,分不同的臨床階段,早期就是炎癥階段,后期逐漸隨著炎癥反復發作,肝纖維化的進展,會進展到肝硬化階段。早期的炎癥階段積極的治療是不嚴重的,如果發展到肝硬化的階段就會很嚴重。
西醫治療主要以抗病毒為主,但并非全部乙肝病人均需抗病毒治療,病人在免疫清除期或者是屬于抗病毒適應癥才可采取抗病毒治療,除抗病毒外還可進行保肝、抗肝纖維化治療。中醫通常采用辨證論治方法進行治療。目前乙肝治療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科學的運用抗病毒藥物與中藥保肝、抗纖維化綜合治療,可達到較佳療效。給予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飲食,補充維生素和足夠能量,忌煙酒。
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癥狀: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乙型肝炎潛伏期長,潛伏期在45~160天之間,平均120天,總病程2~4個月。有畏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平均5~7天。
這種病是有傳染性的,傳染源主要是HBV攜帶者和乙型肝炎者。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血液和血制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及性接觸傳播,圍生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在分娩時接觸HBV呈陽性母親的血液及體液傳播。
肝炎病毒攜帶者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以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傳播,很少有慢性病毒攜帶狀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可發展為慢性肝炎,存在病毒攜帶狀態;而丁型肝炎病毒為一有缺陷的單股負鏈RNA病毒,必需依賴乙肝病毒等嗜肝DNA病毒為其提供外殼,才能進行復制。丁型肝炎病毒存在于HBsAg陽性的感染者的肝細胞核內和血清中。主要在肝細胞內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