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隱藏,發現疾病時已成慢性。有時候癥狀并不明顯,卻有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損害。主要原因是來源于家庭性的垂直傳播,包括母嬰垂直傳播和父嬰垂直傳播的兩種形式,尤其以母嬰垂直傳播居多。過度勞累,酗酒、性生活過度、吸毒、應用對肝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營養不良,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嚴重感染或濫用藥品。
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在經過6個月后,仍有臨床癥狀和肝功能障礙者,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疲乏無力,或上腹不適,嚴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黃疽等。肝功能明顯異常,特別是體內轉氨酶升高。中醫學認為,急性肝炎遷延不愈,濕熱留變,肝病傳脾,氣滯血瘀成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臨床常有納呆、疲倦、脅痛、腹脹四大癥狀,有些病人出現肝脾腫大,肝功能有明顯異常,如經過積極治療,癥狀可逐漸消失。極少數病例可發展為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在治療期間必須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動,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的肝臟壞死和炎癥,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長期飲酒,服用肝毒性藥物引起的。有保肝治療,抗纖維素治療。
肝臟大小正常或稍腫大、質軟有輕度壓痛,脾臟多無腫大。中、重度慢性肝炎癥狀較重,多有中度黃疸,疲乏無力、納差、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隱痛;常有黃疸、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發育、皮下出血,肝臟腫大、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全身及肝外表現更多見。
慢性肝炎的誘因主要以病毒為主,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較為少見的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與丙型肝炎病毒可通過血液進行傳播,如在不正規的醫療機構拔牙、抽血、手術等,可引起血源性傳播;還可以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