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肝是一種以肝損傷為主要癥狀的急性肝炎。
1、急性乙型肝炎發病已逾六個月,但有肝炎癥狀或體征或肝臟功能不正常者。
2、有感染史,有反復出現體征、肝功能異常的癥狀。
3、經母嬰傳染得到的乙型肝炎,其長期化比例高達90%,如果病程未明確或沒有肝病歷史,經肝組織病理學檢測為慢性型肝炎。
4、多數發病隱蔽,初次檢測難以確診;大多數患者在感染后均為免疫耐受性,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肝臟功能基本正常。
5、過度勞累、酗酒、使用肝損害藥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如果出現相關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然后進行相應的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病程超過半年或發病日期不明確而臨床有慢性肝炎表現者。臨床表現為乏力、畏食、惡心、腹脹、肝區疼痛等癥狀。慢性乙肝的治療:三分藥治,七分調理;需要根據慢性乙肝病人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用藥。
病毒性肝炎實際上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癥狀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會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會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發展為肝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約占百分之7點8,部分感染者,有癥狀明顯或癥狀不明顯的炎癥存在,可診斷為慢乙肝。慢乙肝的病人體內病毒長期反復復制,肝臟炎癥持續活動,逐漸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肝臟功能逐步減退,體內代謝失調,產生腹水、低蛋白血癥、上消化道出血等現象,嚴重者危及生命。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主要是靠抗病毒治療。要對它進行一個檢測,比如要做肝功能的檢查,病毒指標的檢查,彩超的檢查,還有就是肝、膽、胰、脾、腎這些超聲的一個檢查。如果伴有肝功能不正常,膽紅素升高也可以同時應用一些保肝,降酶的藥物治療。
飲食清淡,低鹽低脂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避免熬夜,避免抽煙喝酒,其次定期復查肝功能,藥物調理,或是配以中醫中藥等辯證的使用中藥調理。采取保肝抗病毒治療,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清淡飲食,進食油膩大的食物,容易出現惡心,嘔吐癥狀,也不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