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抗體指標代表對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指標陽性,提示對乙肝病毒抵抗力很強檢查結果同時說明,目前不需要接種乙肝疫苗建議每2~3年做一次兩對半檢查,必要時考慮接種乙肝疫苗,提高抵抗力。若問題嚴重,應及時就醫。
一般臨床中,乙型肝炎的表面抗體,這種抗體對病毒沒有抵抗力,但可以阻止病毒感染和免疫應答的進行,是機體防御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屬保護性抗體。
有一些肝炎患者身上都可以出現乙肝表面抗體,這是因為這些患者體內存在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毒和細菌等因素引起了疾病,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通常情況下這種抗體對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從而預防肝炎疾病,保護健康人群。接種乙肝疫苗后,或部分人群被乙肝病毒感染后,能產生乙肝表面抗體。但有部分患者,注射乙肝疫苗后,無乙肝表面抗體生成,此時需反復接種。
主要是接觸了抗原,抗原的刺激就會導致抗體水平高。比如打了乙肝疫苗,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還有就是身體接觸過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作為一種抗原進入身體之后,很多健康的成年人免疫力正常的時候,大部分都可以將病毒清除,繼而產生乙肝表面抗體。水平比較高是好事,以后是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的,身體擁有了對乙肝病毒很好的免疫力,一旦乙肝病毒入侵,身體的乙肝表面抗體會迅速中和乙肝病毒,從而保護身體避免被乙肝病毒感染。
一般情況下,說明患者集體受到乙肝病毒入侵,具體內容如下:
乙型肝炎的表面抗體是一種特殊的免疫蛋白,是由人體的自身免疫系統生成的B細胞,經過B細胞的分裂,生成的漿細胞分泌出的一種特殊的免疫蛋白,能夠與皮膚的表面抗原相連接,從而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表面抗原呈陽性,說明病人對乙型肝炎的侵襲有很強的免疫力,能夠防止乙型肝炎的傳播。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是一種對身體比較好的現象,因為它證明體內含有對抗乙肝病毒的抗體,所以擁有這一抗體的人群感染上乙肝的可能性比較小。如果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消化系統癥狀比較嚴重,有小腸絨毛變粗變短、胃粘膜水腫以及膽汁分泌失調等情況,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會有所降低,所以此時病人不要吃太多蛋類、瘦肉以及甲魚等高蛋白的食物。
乙型肝炎e抗體是人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出現的一種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標志物。第一它出現陽性可能是急性的感染,第二個就是說乙型肝炎小三陽的病人,慢性一直不間斷性的感染也會是陽性的表現,少數的抗hbe(+),并伴有其他的一些抗體(+)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可為陽性具有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