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如果及時診斷,肯定能夠治好。血吸蟲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急性期的高燒的病人,可以適當的用一些糖皮質激素,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一些退燒的藥物,也可以物理降溫,慢性和晚期病人,應該要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和多種維生素,并要對貧血進行治療,肝硬變有門脈高壓的時候,要加強保肝治療,必要的時候需要進行脾臟的切除,另外就是需要針對病源進行治療,驅蟲治療。
血吸蟲病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針對血吸蟲的殺蟲治療。首選的藥物是吡喹酮,它具有毒性小、療效好、給藥方便、適應癥廣的特點,可以用于各期各型的血吸蟲患者。吡喹酮對血吸蟲各個發育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殺蟲效果,特別是殺成蟲作用是非常好的。吡喹酮的毒性比較低,治療的劑量對人體的各個系統幾乎是沒有什么明顯的影響的。
對血吸蟲病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另外飲食調節一清淡營養的流質軟食為主,避免進食辛辣油膩粗糙生硬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合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血吸蟲病是由于人體感染血吸蟲所導致的嚴重寄生蟲病。成蟲寄生于人體門脈-腸系膜靜脈系統,主要病變是由于蟲卵沉積在肝臟和結腸,引起蟲卵肉芽腫及繼發的纖維化。分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蟲病三種,尤其是晚期血吸蟲病可引起門脈高壓性肝硬化,出現巨脾、腹水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后果嚴重。主要是由于易感者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疫水而導致感染。
血吸蟲病主要是乙類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南方,是反復接觸疫水而得,臨床上會出現發熱,貧血,肝脾異常腫大,平時注意衛生,避免傳染源,不喝生水,必要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