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表明,單用HBV抗體為陰性的兒童,不能有效地防止其它兒童的橫向傳染,只能通過普通接種來達到良好的預防作用。接種乙肝病毒的免疫覆蓋率和免疫覆蓋率是成正比的,接種范圍和比率都會提高。
所以,開展乙肝疫苗免疫是減少乙肝感染的最好方法,同時也是防止乙肝感染的最佳途徑。結果表明,要實現團體免疫,需要95%的接種覆蓋率,才能實現目標的70.8%,而75%的接種覆蓋率只有57.3%,低于75%的接種比例就會降低。
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需要在第一天接種第一針,第二針在30天內打第二針,180天打第三針。
現在普遍認為三次乙肝疫苗能夠促進人體的免疫,從而降低乙肝病毒的感染幾率,降低母親的垂直傳播的危險。不過,接種了乙型肝炎疫苗并不意味著就能得到保護的抗體,而保護性抗體的生成與自身的免疫力有關,因此需要在一周歲左右做一次血液檢測,檢測到乙肝兩對半,以確定是否得到了保護的抗體,如果乙肝表面抗體為陰性則需要進一步接種。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常規的乙肝疫苗注射是016方案。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要及時的接種第1針乙肝疫苗。如果出生24小時之后這種乙肝疫苗會影響到疫苗的預防效果。一個月和六個月的時候分別再注射后面的兩針。若母親是乙肝感染者,出生嬰幼兒是低產兒、低體重兒在出生后更要加強一針,需分別在0、1、2、6個月注射乙肝疫苗。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黃疸通常不能打乙肝疫苗。具體分析如下:
新生兒在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和六個月內打乙肝疫苗。如果新生兒滿月30天,預防接種時會幫新生兒進行黃疸的檢測。如果肉眼可見發黃,就不能打乙肝疫苗,需要查明病因。如果出現了輕微的黃疸,需要去醫院做檢查。新生兒需要在黃疸消失后,肝臟功能恢復,沒有其他病理性的黃疸時,方可打乙肝疫苗。
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的時間為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第一次,然后分別在1月齡、6月齡的時候再次接種,共3次。乙肝疫苗接種同樣有一定的禁忌證,如攜帶乙肝病毒、對疫苗的成分過敏、患有神經系統疾病、重度營養不良、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等人群禁止接種乙肝疫苗。
為了有效的預防乙肝病毒的傳染,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種納入基礎的接種范圍以內,孩子出生以后,按照0-1-6月份的時間進行正規的疫苗接種。新生兒的母親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大三陽的患者,孩子出生以后,除了正規進行疫苗的接種,還需要使用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一般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使用,然后在半個月以及一個月的時候,分別再次使用,可以有效的預防乙肝病毒的垂直傳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