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確診標準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病原學的檢測,一是檢測乙肝兩對二,按照先后次序分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中心抗體,135陰性為大三陽,145為小三陽,15為小二陽,這三種都屬于乙肝的感染。
患者要做肝功能檢測,有可能是乙肝,要做肝彩超,肝的回音不清楚,增粗加強,要做肝穿刺活檢,以確定是否有感染。確診為慢性乙型肝炎是因為乙肝病原學檢測呈陰性,肝功能不正常,肝組織學檢測顯示為炎癥。
如果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有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導致,具體分析如下:
1、全身表現:常感乏力、易疲勞、輕度發熱、失眠多夢等。
2、黃疸:膽紅素攝取結合分泌和排泄障礙,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可出現尿黃、皮膚和鞏膜黃染;部分出現皮膚瘙癢。
3、消化道:常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腹脹等。
出現以上癥狀的患者,有可能會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導致,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慢性乙肝攜帶者,肝功能正常,腹部彩超正常,在肝炎免疫耐受期,或者乙肝免疫穩定期,或者是非活動期,都不需要治療。
要有充足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少喝酒、定期檢查乙肝五項定量、乙肝DNA、肝功能、腹部彩超、血常規等。如果肝功能反復出現異常,或者達到抗病毒治療的指征,那么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包括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方案和口服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方案。干擾素抗病毒治療是首選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由于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重點是治療,有效療程一般為一年左右,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需要長期服用。
慢性乙型肝炎隨疾病反復發作,隨肝臟受損,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較大,有的還可發生重癥肝炎。這三種現象較為嚴重,發生上述3種情況,也可發生其他并發癥,包括腹水多,感染反復發作,肝性腦病及肝腎綜合癥等,可有消化道發生出血,還可能會有別的現象。
因此,只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必須重視對疾病的評價,確定治療的必要性,一旦要處理,必須主動進行正規治療。還要養成不熬夜、不酗酒的好習慣,別太累了。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
乙肝病毒引起肝臟損害及炎癥半年以上,并伴肝功能異常和血清轉氨酶升高者稱慢性乙型肝炎。如果過度攝入就會影響肝臟功能的發揮。該病存在一定傳染性,少數患者會進展到肝硬化,臨床中病人可出現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等,出現肝區不舒服或痛感,或出現肝臟顯著增大,通過實驗室乙肝免疫學檢查,可明確診斷,并且知道傳染性。